若为自由故
我从不是一个害怕失败或者缺乏勇气的人,唯独在职场上,每次面临挫折或困境时分,我第一时间想得都是逃跑。

若为自由故,这世界是不是本不该有职场。
所学专业非我愿,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但毕业时分还是信心满满,我属于情商严重晚熟,一直坚信只当水到渠成之时,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成功之人。却忘了要怎么走到那渠成之处?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爱做梦的年轻人该考虑的问题。
实习加毕业初期,进入一家大型制造业做了一年半的HR招聘。找到这份工作实属巧合,可谓遂我心意。我的心意只要是非专业的工作都可以,这导致入职前我奔走于各公司寻找销售类职位,甚至被一家保险公司录取。保险公司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夸我竟然上岗就想奔赴一线,实属可塑之才,我喜滋滋地离开,回程途中顺手一搜,所能呈现的都是这家保险公司常年365天招人从不间断的评论,刚升起的那道光很快又黯淡了下去。
关于面试这回事,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传,我曾被一家人事咄咄逼问“为什么来面试?”“因为网上看你们公司好。”“怎么个好法?”我答不上来,干脆破罐子破摔,“那总不能说你们公司不好吧!”由此可见我情商之低。
但关键时分还是拎得清,面试招聘专员时HR处长问我:“最后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主管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一激灵,假装沉思后淡定答道,“我觉得作为我的主管,应该是我配合他而不是他来配合我。”处长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看了看我道,“你这人就会说好话,但光说好话不见得就能做好工作。”然而还是在我的入职表上写下了“同意”,足以可见是人都喜欢听好话,而好话有时候是有用的。后与几位同学相聊,她们都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凡回答“我希望我的主管是个守时或者诚信的人”之类,都被处长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我就是那个不守时、不诚信的主管。”事实证明我当时回答得无懈可击。然而处长的论断也是正确的,说得了好话不代表就做得好工作,的确如此。
等我真正入职时分,天气业已隆冬,我与舍友告别,她们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问是否需要送我?我不忍,连说不用,但真当一人拉着箱子孤零零走在清晨天黑的公路上,有些凄凉的感觉。一直追求我的男生送我到车站,我与他告别,看着火车站人来人往灯火通明,心中又充满了希望。年轻时分的最好大概莫过于:有人爱,爱做梦,总觉得还有未来。
而当我站在新厂区尚未铺好的道路上,看着周遭的城中村环境,把行李搁置到拥挤的宿舍中,开始第一次质问自己,这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是个爱做梦的人,但偏偏又一无是处。小学时第一次下决心也许将来可以当一名“作家”,也只不过纯粹因语文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还可以。在找工作频繁受挫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幻想能得到某些网站的赏识,一夜成名而后此生无忧。然而当找到工作的时候,我又将白日梦抛诸脑后,我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梦,天真得以为那可以成为救赎。而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写完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没有写完的原因多数因无人问津,而我又偏偏自负地可怕。我习惯将无人问津归结于没有伯乐,很少反思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招聘工作忙碌而刻板,制造型企业一切按流程走,连面试和接新生都要参照所谓的SOP,倒也简单不费脑子,但也扼杀了一名新员工的创造性与自主性。HR经理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你有些什么爱好?”我愉快地答道:“我喜欢读诗,喜欢诗人李白。”他又问,“你可知李白是哪里人?”见我摇了摇头他接着道,“李白是重庆人,你既然喜欢,就该详细了解一下。”看我仍旧一脸茫然不屑,他开始摇头。未曾想,我低情商遭遇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我胆大心糙,一份人格测试证明了我乃冒进之人,经理再次感叹:“做人事,太冒进不好。”可他忘了我不过是个尚未毕业的学生,冒进应该是一个学生的姿态,天真、胆大,但也需要呵护和关怀。我没能在这样的台资企业里受到我想要的关怀,我不断犯错误,密密麻麻的学生名单被整理出来,我频繁地输错工号与入职日期,然而这两样基础数据竟然无法更改,只有后台薪资科长才有权限。忙中出错,越乱越错,我扛不得一点压力,眼睛仿佛出了毛病,不断重复犯错以至于薪资科长勃然大怒给予我记过处罚。周四早会当我的名字和一系列的名单被一起通报出来,我感到苍白又难堪。即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如果一家企业只会采取恐吓处罚的态度对待实习生那也是相当不人道的,谁没有磕磕绊绊的青春?谁的青春不犯错?
按理职能部门弹性较大,工作舒张,万万没料到,在一切严格按照军事化制度管理的台资企业中,就连职能部门的制度流程都是如此严苛。HR被划分为六大部门,我所能触及的不过其中一小块。使用办公的电脑从开机便登陆进系统,全在监控之下,招聘部除了相关网站及邮件之外的信息一概不能阅览,被资讯发现即面临记过与罚款。工安课随时检查各部门是否着工装,有无吃口香糖,连人资处也一样,我就因午后嚼口香糖被警告过。
代理课长整日阴沉着脸,责难我的每一个错误,经理不喜我的呆板,主要因我不屑奉承拍马那一套。他对另几名整日夸他上课幽默风趣的同事自然爱惜,对我一向冷眼相待。我倒也懒得主动贴上去,直到有件事的发生彻底颠覆了我对职场的看法。
我们属于新厂区人资处,总部在五公里之外的旧厂区,某日我突然被处长叫过去谈心,由于我是处长直接招聘来到新厂区才认识了经理,对于处长倒也觉得亲切。处长看似随意问了问工作状况,又问及经理近况,我仔细回忆每一处细节如实相告。正好想到经理近日在团队内部分享了一份学习文件,印有“机密”章,大概也就提了下。回到新厂区办公室已是下班时分,经理与代理科长都在等我,让我受宠若惊。经理详细问我与处长相聊过程,我只当关心,连说没什么特殊情况好让他们放心。我又怎会料到?几日后处长突然造访我们部门,在会议室直接冲经理发难,大骂他心里“有鬼”作祟,搞内部小团体分裂,否则又怎需要在好端端的学习文件上加盖“机密”章?经理低头一言不发,我听得心惊肉跳,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是凝固的。
我也自此才知,处长与经理并不合,而处长又是个疑心极重之人,最讨厌有人不听话或者私下搞内部团体。在“召见”我之前,他与经理关系已经水火不容,苦于没有借口发难,而我刚好给了他灵感。挑上我,不过因我是个毫无城府的新人,且与经理关系也不好。但新人并不止我一个,而他又如何得知我与经理关系不好?有些问题我用了很长时间才逐渐明白过来,至今回忆都觉得细思极恐。
处长发难后,我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试用期即将结束,经理与代理课长在我述职后将我批得一塌糊涂。经理几乎用手指着我的鼻子道:“你就是个不爱动脑筋的人,如果你再不改观,我就把你送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去,让你从事不用动脑子的活。”他振振有词一字一句到现在我都记得深刻,而代理课长的附和与同事的批评更让我如坠深渊。我从会议室走出来,还浑然不知他为何要如此针对我。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机密”事件与此事的关联,而当时最让我难受的是同事的落井下石。人于危难中最能看出友情之考验,平时嘻嘻哈哈一起打闹的同事没有一个人帮我,而我又是何等的孤立无援。
我再次萌生逃跑当一名自由撰稿人的念头。宿舍没有网络,我把所有空余时间都泡在了企业网吧,企图写点什么来拯救我糟糕的职场。前后大概写了两万字左右的一部小说开篇,名字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试图描写一个历经灰暗涅槃重生终于成功的励志女青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最终戛然而止是因为我尚且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自己的前景都一片黯淡又要如何去染指他人的人生?尽管那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不知该说幸与不幸,经理没能把我派遣至厂区做不动脑子的工作,他自己反而先被处长调去旧厂区的其它部门。新来的人资经理胖且和蔼,非常和善,对于我的错误也只是用“你看起来这么聪明,怎么会犯错呢?”这样的谈话来鼓励我,我对他相当感激。好景不长金融危机突袭,整个厂区大量裁员,劝退所有刚应聘还未入职的员工,又给不满一年的新员工办理停薪留职的程序。那一个月是人资处最忙碌的日子,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龙,每天的任务就是给员工办理手续及打电话。一起来的新同事去了旧厂区支援,我因表现不好被留在新厂,侥幸之余又担心自己被裁掉。我最终被留了下来,而一直责难于我的代理课长竟也先于我离开。她在工厂熬过了四五个年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决定离职回家乡四川。资讯科同事描述她刚来时是多么美丽温柔的一个姑娘,言语中不乏岁月的无情。离别之际她与我们道别,我感慨道:“怕是此生不会再见。”同事责怪我:“你怎么这样说话呢?”我默不作声,比起虚假的情谊我只是更喜欢说实话而已。但从她辞职那一刻起我对她的所有怨意都已烟消云散,甚至觉得说不定以后可以成为朋友。
离开了压力源后一切开始变得顺利,我甚至带了徒弟。当初他以极好的反应力深得处长认同,3月后却因为领导不喜的原因被辞退。此事对我触动很大,而我也渐渐从“不是我的错,都是你们不好”到开始学会反思与自责,这可能也是职场进步的一种表现。只是天晓得这种进步是用什么代价换来的,天知道这种代价值不值得?我最终选择为了自由跑路,我与同学只身去了另一个城市闯荡,加盟了一家烧烤店,在没经验没关系的情况下一路跌跌撞撞,结果可想而知。血本无归后同学归乡,而我选择留下为看不见的明天奋斗。同学后来问我:“若有机会是否还开店?”我说不知,她很笃定地说还是想试试。我知道我们最怀念的并不是店里的忙碌时光,而是一个个空闲嗑瓜子刷动漫的午后,那是我们都想要的自由。
离开工厂时我是洒脱地、欢快地,好比一个即将去大展宏图、开疆拓土的英雄。当英雄变成狗熊,我灰溜溜地蜗居了几个月,又开始对着电脑写当下热门的古风与玄幻小说。文字其实也不是我想要的救赎,只是我希冀着它能给我带来自由。而后的职场生涯中,也有不少陷入低谷时分,每当这时就会想起当一名自由撰稿人的梦想,无数次暗暗下定决心等哪天文字可以养活自己立马辞职不干,那梦想闪闪发光。
我到现在也没能实现这梦想,而我也不知从哪天开始变得如此世俗,一面劝告那些想要辞职写作的大学生千万不要太天真,初出茅庐就想靠写作养活自己简直痴心妄想;一面算着经济账,文字能带来的收益实在太可悲,让我放弃目前工作再去吃以前吃过的苦我肯定不干。虽说人的生活成本其实很低,怎么都能活下去,只看如何要求。当然我绝非否认文字的经济效益,我开始变得清醒全然因我已意识到自己在写作道路上的平庸。我愈来愈深刻认识到职场从来不是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并不是说有更多时间来创作我就能写得更好。事实上离开了职场的庇佑与生活阅历我能写的必然更加贫瘠无力,因为真实才是艺术最好的原材料。
我们通常喜欢用职场来权衡自由,皆不过是因为漫漫人生中,有人的地方就有职场,职场是人生必经之路,自由职业难道就不是职业?但多年来我不断平衡职场与写作的关系,最终发现它们之间也许并没有冲突。
故多年来我沉浸在文字的梦幻中皆不过因为想要自由,“若为自由故”。而自由偏偏是这世上最昂贵的东西,职场也好,文字也是,甚至连我的梦都不过是禁锢自由的牢笼。
庄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回家过年 (8人喜欢)
- 这世间的事,看不懂 (6人喜欢)
- 为什么要关掉一家养老院 (2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