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闲人(2)
挖掘并签约优质主播是我每天的工作日常。
去小平台挖热门主播,从大平台勾搭新人主播,在每一个新平台上线后寻找有潜力的路人主播。人们经常用“星探”来形容我,当然也可以叫我外联,交际一枝花,勾搭狂魔,都行。不论被冠以哪种头衔,黑猫白猫只有逮住了真耗子的才是好猫。于是乎,我每天会点开成百上千个直播窗口,看成百上千张脸,男男女女,不男不女,人畜交集,林林总总,太多内容。
前段时间,杨坤的《答案》在直播圈特别火。点开十个直播间,有九个都在唱答案,女声版、男声版、不男不女版、人畜版,总之能张开嘴的都会唱。无法张开嘴的都会选择答案当背景音乐。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到底是歌造就人,还是人造就歌,一首不不太洗脑的歌,你听上一百个人用一百种方式演绎后,你也会时不时哼哼两句。
或许这就是直播的魔性所在。而在这些弹出来的窗口里,主播们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直播化妆、吃饭、睡觉、洗澡、走路,我见过一个最奇葩的直播内容,是在深夜十二点,直播播放小区监控。
那仿佛是一个保安室,镜头里面没有人的出现,没有对话,只有闪动的监控屏幕,和屏幕里的路灯在黑暗中那一丁点的微亮。该直播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让人感到极为不可思议的是,在线观看人数竟可以达到2K人。
可以想象,当代的网民是有多么无聊。大半夜不睡觉,总以为监控镜头里会有大事件发生。但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也直播间里呆了近一个小时,看着评论区大家的互动,自嗨式讨论可能出现的情景,完全不管其真实性,以及这个直播间本身存在的原因。
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只是来找乐子的,不管是开直播的人,还是看直播的人。这就好像把一个陌生男人和一个陌生女人关在房间里,说不准24小时以后就能有一个新生命诞生。在什么地方完全不重要,关键是你得给他们提供一个场景和区间,故事不用提前设定,时间会给你我答案。
就如何去挑艺人这件事来讲,那些平台榜首,通常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这帮人要么早已是公司化运营,要么是平台约缠身,根本无法凭借的个人的能力解约。而我们,作为一家电视台企业背书的公司,更不会因为某个不知名小主播花费高额资金赎人。即使有表现极为优秀,且完全是自由之子,那他们也丝毫不屑经纪模式管理,这类人同样自带流量,也能自己赚钱。
行业就这样,每个人都只会为争取最大利益而斗争,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们不做。当领导在讲完以上这段话时,会议室正在做每周各自手上挖掘的艺人数量汇报。工作kpi完全是量化到每个人头,以及合同数量的多少来定。
直播行业的流动性在于,假如你一天不登陆后台进行更新,一天不入直播间看平台内容,那么粉丝很有可能把主播抛弃,而主播同样能随时将公司抛弃。所以我的工作看似在玩,实则一不小心,就会玩火。
虽然我们手上的艺人有成百上千个,但真正在公司签约纸质合同的不过百来号人。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百来号人里,我司针对他们进行了评级,一类是最优级,只有三个人。哦不,现在准确来说只有俩女生,唯一的男性——成都某地方电台的dj现在已经罢工不干了。罢工的原因很简单,他认为公司没有给他相对应的资源,而他想要的资源无非是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给自己人气带来增长。或者实地做一些商务线下活动,没有人气增长的情况下, 创收也是极为重要的。
公司的回应是这样:现在的男艺人演出活动不多,商家要求都得是长得好看,有料有货的美女。你的条件很好,自身还有媒体经验,我们需要等,等待一个好的时机。等到一个好的时机到来再把你完全推出去,这样才能给观众和粉丝造成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你要理解,现在的主播圈还是女生转型更容易,男生的镜头感虽然也能很强,但和粉丝的情感培养还需要花很多时间。
这样的回应显然是不完全能说服人,男dj有意见,最终以罢播反抗。男dj的直属经纪几次在会上提出,想要领导给他更多的资源,即使线下短期无法实现,线上的资源位也应该有。这样的男艺人我们缺,应该作出更多地挽回行为。
直属领导今年四十,孩子三岁,他并不认为艺人闹情绪我们应该作出让步。相反,对于一个在电视台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江湖来说,只有他不想捧的人,没有他捧不红的人。当然,这个“红”的范围很局限,全市是红,全省也是红,全县、全村、全国都是红。到底要哪种红,这不是你和我能说了算的事情。
领导重心目前在两位女艺人身上,她们都是95后,艺术表演出身,娇小甜美型。最近两姑娘纷纷通过了主持人资格证的考试,在这个做什么职业都需要上岗证的年代,她们离转型成为主持人又近了很大一步。正真需要打磨的艺人必须得是低龄化,领导说,她们被改造的可能性多,公司掌控的范围相对也能更大。
电视台管理,一直以来是中央集权为主,当下面的人开始不断发散、散到天涯海角的时候,领导会在每周的例会上统一将大家的思想收回来。他的一声令下,决定了接下来这一周的工作走势,以及数据指标和要求。当然,领导从来不管细节,他们只在乎结果。
在我司目前主要打造的两位艺人里,专攻舞蹈的女孩叫阿梓,高个头,能说会唱,公司每月都会请专业的老师对她进行私人舞蹈培训。阿梓是县城女孩,来到省城念书自然比其他人更努力,通过在一个线下的新秀选拔上,我们找到了她,并立马进行签约打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到全网粉丝30万+,这其中的过程只用了短短五个月时间。
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粉丝只看到蘑菇平台横空出现了一个国民校花,每天晚八点到十点准时直播和大家见面,卖萌耍贱,钢琴嘻哈,烘培料理,总之任何能在直播里呈现的形式,都被这个叫阿梓的女孩一一实现。这些直播展示有组织、有纪律,在精准的时间安排下有序出场,而这一切的设置,都来源于阿梓背后的节目制作团队——我和我的同事们。
在没做直播以前,阿梓自带土气,这就好比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外人很难改变。她在公司是出了名的节俭,俗称抠门。衣服全靠淘宝,化妆品全靠商家赠送和代购,去到她家里,能清楚看到一张1米8的床,三分之一的地方都被各种化妆品保养品覆盖。走到床边仔细看,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贵重商品。
但阿梓享受这样被物件包围的感觉,我问她,你不会感到旁边一堆东西难受吗。她的回答是,桌上没空地放,我一个人睡,床太大也需要合理利用。再说,每天晚睡洗漱完以后,就可以躺在床上开启自己的保养party。最重要的一点,阿梓感到安心。
记得公司刚给她做推广宣传的前期,我们把阿梓带到王府井百货,从头到脚为她搭配了一套行头,阿梓不愿意买单,嫌贵。工作人员在旁边吓唬,如果你不买,你的粉丝再看两天直播就要粉转路人了。我们不断地告诉她,形象和气质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在直播行业中,视觉冲击是多么有力的一把匕首。
从某种程度来说,收割粉丝经济的关键一步,就在于养成和突破。让粉丝看到艺人从0到1的突破,以及从1到100的转型。艺人在不断成长,粉丝也将由路人转化为死忠。自此粉丝和艺人再不是简单的一种关系,网络世界何其大,千里缘分来牵挂。
事实上我的第二项工作,也是最主要的内容是给艺人做节目策划。我从不会说自己是一个搞直播的,我们的行业术语是“网综”,全称:网络综艺。从名字便能看出,节目的播放渠道不会是电视,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很多创造的可能。但是网综也有层次的区分,能和大电影同步的平台,那是现象级网综,我们的咖位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而投放平台也仅限于各大直播间,所以我们把这类节目叫mini网综。
mini网综的节目策划相对于大网综简单许多,我所服务的对象只是在镜头面前的那一个人。没有主持,没有现场观众,节目时长较短,每期最多不过四十分钟。在内容构思上,我通常会将结合时下一些热点事件和新兴事物,将一些好玩有料的东西串在一起,以小游戏的方式呈现。
没错,是游戏,必须是游戏。因为只有游戏才能和直播间的粉丝互动,有了互动,才能创收。实现最大效益的创收,成为我们做每期网综的最大动力。一切灵感的来源也必须是围绕如何让粉丝为节目买单,即使不买单,也得让他们持续停留在艺人所在的直播间,以及尽最大能力将节目传播出去。
阿梓今天穿的是汉服,她的定装照早已成为了直播封面,图片上方写着“蘑菇自制节目——梓想听你说”。而这张图以及背后的直播链接在八点整准时出现在了蘑菇平台的榜首。此前公司和平台的合作关系早已搭建完毕,平台方会根据阿梓的流量及收入进行评级,经过努力,她成功赢得了蘑菇给出的免费banner,以及多方位的宣传。
“阿梓家的朋友今天来了吗,谢谢各位宝宝给我送的小礼物啊。”她礼貌性地在镜头面前给直播间的粉丝打招呼。八点三十分,直播正式开始,此时工作人员用刷礼物的方式带出了第一波回应节奏。所有的评论都是有关阿梓今天将给大家带来什么节目,以及夸奖她今天打扮好仙好美。
阿梓随意和大家唠了一段嗑,之后便马上进入正题:“今天厉害了!汉朝梓要给大家做一个钢琴顺口溜挑战,你们就说想不想看,想不想!哈哈哈哈哈”下面是一波齐刷刷“想”。
“来来来,聪明的朋友先来刷一波顺口溜,我随机选两段待会溜一溜。先说好呀,赌阿梓挑战成功的麻烦刷八个小蘑菇,赌阿梓输的刷六个小蘑菇,朋友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开始下注啦喂!”场控是我们自己人,所有舆论引导都得按照台本来,评论不能一边倒,适当地站在正反两边起哄也是极为有必要的。以我带领的几个工作人员会在直播间刷评论:输输输,阿梓你就是游戏杀手,挑战一次输一次。不输我们都不服!
当然,这样的言论是极为找骂的。真爱粉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猛刷蘑菇,接连不断的8888掩盖那波层出不穷的666。这里是存在粉丝竞争模式,有口角的地方就有江湖,直播间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抓住看客们的尿性后,不论阿梓是输是赢,其结果根本就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想要的这个丰收的过程,只要是完美的,那么这期节目就不算白费。
另一个公司重点培养的女孩叫琦琦,个子娇小,走成熟小女人风。她的必杀技是表演,从直播的第一分钟开始,演到结束。甚至在生活中,琦琦也同样能用很多形象伪装自己。和阿梓的直播相比,她的花样就不那么多,对着镜头唱首《告白气球》,佯装走音也佯装生气,她更像是一个专属女友,时刻在你面前撒娇卖萌,又时刻需要你百般宠爱。
这样的人设和琦琦本身成长环境有关。她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省城长大,父母老来得女,对于约束,她从来不知道那为何物。包括签公司,她也享受着人气带给她的光环,她喜欢自己被人追捧,喜欢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更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琦琦的目的性很强,所以她比别的主播更早地冒出头。
在直播风靡的大环境下,所有平台都开始朝短视频方向运作,他们鼓励平台主播拍视频,哪怕是没有任何营养的日常拍,他们也希望能有内容填充到主页上去。在看到短视频的前景后,公司决定给琦琦定制短视频,让她在直播女神的属性上添加更多的角色,通过不同人物塑造,最终实现主播转型成演员这样一个过程。
既然要成为一名演员,那么从前期试稿、背稿,到后期录制、调整补录,都将是一个极为紧绷的状态。视频为了迎合现在网络上三分钟审美时长的标准,在前期撰写台本的阶段,我们有意将对白控制在1000字以内,场景切换固定在三个以下。为了节省时间和拍摄成本,我们将拍摄场地设定在现有的办公室,突出公司logo,在打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顺带给公司做一波宣传。
写本子效率通常得是一天一个,有时间是三天一个。这要根据前期讨论的选题来定,如果拿剁手节来看,如果打造一个天天淘宝、月光族的职场小妹,这样的心理呈现可以一天写三十篇。关键还是得抓精华,提炼字眼,所有的文字都只能作为辅助服务于琦琦的表演,所以表演才是最重要的。
一根眉毛皱得不到位,咔,重来!导演此刻会毫不留情地骂人:怎么演的!我都给你说好多遍了,表情夸张,动作弧度得大,入戏!你得入戏!只有真正进入到角色里,观众才会感同身受,明白吗!
每到这时,办公室一片死寂,琦琦的脸色发白,潮红,很多色调的变化都让她看起来不太自然。她习惯性地将手握成拳头,让大拇指和食指来回摩擦,好像这样能缓解自己的紧张,又或者在不停的使劲同时,她也一遍又一遍地在脑子里过台本。到底样,没人清楚。
虽然琦琦是学艺术出生,但毕竟不是表演专业,她在很多专业领域显得非常业余。比如忘词,一个片子拍下来,她甚至能忘词ng十几二十次。作为场记、分镜指导,我们也很无助。唯一能做的是,我们需要不断鼓励琦琦,动用现场不同人马进行现场表演。通过一些不同的解读,让她对台词和场景又了更深的理解。
她还小,是95后,很多东西你们得慢慢教。这是公司经常安慰我们的话。
公司将阿梓和琦琦设为重点孵化对象不是没原由的,首先她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毋庸置疑,但在对待于公司的安排上面,她们是绝对的服从,换句四川话来说,她们很听话,很乖,很受教,大事上绝不让公司操心。其次她两具有绝对性的盈利能力,这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的事实,能给公司赚钱的人,经历过市场检验的人,拥有大批粉丝追捧的人,已经具备了成为偶像的条件,这也同样是我们愿意培养她们的又一原因。基于以上两点,阿梓和琦琦背后可能性还有很多,她们从网络出身,现在正在逐步走到台前,未来会有怎样的造化,谁能无法作出一个判断。唯一能肯定的是,她们会越来越好。
作为公司的头牌艺人,阿梓和琦琦分别以“校园女神”、“邻家女孩”、“宅男杀手”的名号登上了四川卫视的多档节目。虽然只是作为客串艺人,但能够上去露脸已经在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曝光量和知名度。当然,她们在商业活动上的出场费势必得到一个质得提升。而这一切,都和我所在的以电视台背书的公司分不开。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0 1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