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生不生孩子的感触
广州进入了连雨天,我不知道这种天气有没有什么正规的官方说法,反正我就觉得连雨天三个字可以很好地诠释他的特色。从上周二开始,每天都在下雨,时而狂暴泼洒,时而如泣如诉,总之无论大小,下就对了。高考遇到这样的天气,真是心疼参加高考的孩子们。不过好在没有怎么打雷,雨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如果持续且有节奏,人往往会因为习惯而忽视。所以除了出行不方便,也没什么特别的影响。
这样的天气,哥哥带梦想来广州玩,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请假未批跟领导赌气,索性带着儿子出差,能这样任性说明已经在公司有了多么强大的根基,当一个人在某个机构里可以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他才会得到相对的自由和随性。他们就在酒店看外面的大雨,吃吃广州的早茶和广州的水果。后来我发现未必旅行就一定要去有名的景点打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另一个地域过日子本身就是一种放逐,虽说是在酒店睡觉,但窗外的雨还是会提醒你,这不是你熟悉的城市。
天空稍稍没有那么阴翳的时候,他们去看小蛮腰,花城广场到处高楼林立,大都市的高端扑面而来,这样的景象让哥想起了当初窘迫的样子,一个少年刚中考完毕,跟着舅舅穷游北京,青年旅馆还不如的旅店居然收费几百块,两个人最后就在火车站过了一晚,他讲述的时候我们在花城广场往前走,我没有看他的表情,其实我有意不想去看他的表情,最近几次交流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对原生家庭的怨,所以他会对儿子在物质上给予更多的关照。我知道他不想让孩子感受到如他一样的心境,这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也没什么好隐藏的。其实我也一样,虽然我不觉得我在成长过程中受过什么苦,但依旧不想让孩子过我的人生。因为看过更好的,所以想给与,如果可能就给她,如果不能就不创造生命。
我很幼稚地以为这也是一种责任,这几日在上下班的路上看胡适写的《四十自述》,他多次强调母亲对他的影响,反复陈述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在他的字里行间,更大地感受到孕育以及培养一个生命的神圣,一个孩子就像一件艺术品,天生的基因就如同原石的品质,后天的养成就好比精巧的雕琢,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给她接触的环境都是笔墨。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信和经济基础,何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因珍重所以更要慎重。如果不能保证无法付出,何苦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