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关系
在这个问答录中,池见老师介绍了他和Ann Weiser老师的分歧。
Ann Weiser重视内在这个部分和那个部分的“内在关系”,池见则重视体会与情境的“外在”关系。这是两个聚焦领军“旗手”的分道之处。
从简德林体验过程理论来说,体会是身体整体关于情境整体的有意味的感受。当体会对于情境的意味被明在化,体会就被推进而化为无形。然后新的情境又来,新的体会又形成……体会形成-转化-形成-转化,像是在流动。聚焦推进这种过程使之少有阻滞。在这一点上,似乎池见离简德林近,比较正宗。
不过,从我的实践来说,Ann的“内在关系”似适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即“冻结了的构造(简德林的用语,Frozen structure)”或者叫“结了块的体会(土江的用语,Formed Feltsense)”,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创伤。当初创伤也是有情境的。但是由于没有互动好,结果体会凝冻结成了块,化不去,成了固化的反应模式。于是在聚焦中,当初引起创伤的情境虽然还在,但是固化了的体会也成了一个情境(往往隐喻为小孩),我们对这个情境也有一个体会(通常隐喻为成人)。于是“内在关系”出现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