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几道美食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昌邑市,隶属于潍坊。这两天看到了网上一篇关于故乡美食的文章,顺便一搜,又找到其他几个。蛤蜊汤,椒子酱,炸银鱼,这些美食,小的时候是经常吃的。儿时的滋味又回到了嘴边。
蛤蜊汤(也叫咸汤)是我最喜欢的美食之一了。取材非常简单,只需要一点儿蛤蜊、菠菜、葱、姜和面粉就可以做出一锅既味道鲜美又赏心悦目的咸汤了。小时候母亲偏心,每次做汤时都会在我的碗里多放些蛤蜊肉,所以越喝到最后越开心。移居青岛之后,虽然用的是胶州湾的花蛤而不是故乡的月亮蛤做汤,但味道似乎也不差。加上胶州湾地区花蛤产量不小,所以蛤蜊汤也成了家里的家常便饭。来到伦敦后,有一天尝试用产自智利的海虹做了一下,滋味自然是无法与蛤蜊汤相比,但多少解了一下馋。
椒子酱其实是一个副产品,至少在我们家是这样。主产应该是腌制的咸蟹子。海蟹的腌制并不容易,首先要选择新鲜个大的,其次要掌握好用盐量,多了无法发酵,少了则容易变质,再有就是要看好时间,记忆里应该是在11月下旬左右,这时候的海蟹最肥,气温也适合腌制。螃蟹腌好后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特别冲,外地人根本无法适应。由于全部用盐腌制,还很咸。在老家的时候,只要一感冒咳嗽,母亲就不让我吃这东西。到青岛后父亲腌的次数不多。一是因为螃蟹的价格逐年升高,成了奢侈品;二是失去了市场。我因为上学的关系,很早就不怎么吃了。二姐后来担心影响健康,好象也不敢吃了。不过凡是土生土长的昌邑人应该都好这一口吧。有一次二姐把大姐从老家捎来的咸蟹子送给了同为老乡的老板,对方高兴得不得了。至于这椒子酱,齐鲁晚报文章里说腌好后可以放一个冬天。记忆中我小时候只爱吃刚刚做好的,那大葱的鲜香味真是诱人,时间放得一长,大葱失去了色泽,我就没了兴致。
银鱼由于产量极少,小时候吃的不多,但对它那鲜美的滋味印象颇深,无论是做汤还是油炸。到青岛后没怎么吃过,反而是在新西兰吃过一两次。南岛的一些河流里盛产这东西,超市也有速冻的太湖银鱼出售。父母到新西兰一年里买过一两次,但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后来回到北京,我曾经尝试做过一次。家乐福超市里的银鱼个体肥大,跟故乡银鱼小巧的感觉相去甚远,做完极不好吃,索性都倒掉了。不知是手艺欠佳,还是此鱼非彼鱼,亦或是吃鱼的人已经不是那个馋嘴的小男孩了。
参考原文
昌邑的蛤蜊汤
南烀北腌椒子酱
昌邑银鱼
蛤蜊汤(也叫咸汤)是我最喜欢的美食之一了。取材非常简单,只需要一点儿蛤蜊、菠菜、葱、姜和面粉就可以做出一锅既味道鲜美又赏心悦目的咸汤了。小时候母亲偏心,每次做汤时都会在我的碗里多放些蛤蜊肉,所以越喝到最后越开心。移居青岛之后,虽然用的是胶州湾的花蛤而不是故乡的月亮蛤做汤,但味道似乎也不差。加上胶州湾地区花蛤产量不小,所以蛤蜊汤也成了家里的家常便饭。来到伦敦后,有一天尝试用产自智利的海虹做了一下,滋味自然是无法与蛤蜊汤相比,但多少解了一下馋。
椒子酱其实是一个副产品,至少在我们家是这样。主产应该是腌制的咸蟹子。海蟹的腌制并不容易,首先要选择新鲜个大的,其次要掌握好用盐量,多了无法发酵,少了则容易变质,再有就是要看好时间,记忆里应该是在11月下旬左右,这时候的海蟹最肥,气温也适合腌制。螃蟹腌好后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特别冲,外地人根本无法适应。由于全部用盐腌制,还很咸。在老家的时候,只要一感冒咳嗽,母亲就不让我吃这东西。到青岛后父亲腌的次数不多。一是因为螃蟹的价格逐年升高,成了奢侈品;二是失去了市场。我因为上学的关系,很早就不怎么吃了。二姐后来担心影响健康,好象也不敢吃了。不过凡是土生土长的昌邑人应该都好这一口吧。有一次二姐把大姐从老家捎来的咸蟹子送给了同为老乡的老板,对方高兴得不得了。至于这椒子酱,齐鲁晚报文章里说腌好后可以放一个冬天。记忆中我小时候只爱吃刚刚做好的,那大葱的鲜香味真是诱人,时间放得一长,大葱失去了色泽,我就没了兴致。
银鱼由于产量极少,小时候吃的不多,但对它那鲜美的滋味印象颇深,无论是做汤还是油炸。到青岛后没怎么吃过,反而是在新西兰吃过一两次。南岛的一些河流里盛产这东西,超市也有速冻的太湖银鱼出售。父母到新西兰一年里买过一两次,但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后来回到北京,我曾经尝试做过一次。家乐福超市里的银鱼个体肥大,跟故乡银鱼小巧的感觉相去甚远,做完极不好吃,索性都倒掉了。不知是手艺欠佳,还是此鱼非彼鱼,亦或是吃鱼的人已经不是那个馋嘴的小男孩了。
参考原文
昌邑的蛤蜊汤
南烀北腌椒子酱
昌邑银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