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1世纪电影十佳
查看话题 >这里有一份百里挑一的片单献给你
随着在豆瓣上标记的电影超过2000部,我决定对这一阶段进行一次总结,在其中挑出20部我最爱的电影,献给自己,也献给你。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三倍。 ——杨德昌《一一》
写在前面
我大概从五月初就开始挑选这20部电影了,但这件事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很多:我想要这份片单更“公正”一点,我想要——或是说我强迫自己选出20部最好的,可我渐渐发现“最好”是一个永远的悖论,我无权决定那些优秀的电影中哪部是最好的。于是我渐渐不再纠结谁更好,而去选择我更喜欢哪部、哪部让我更难忘,甚至不去考虑它是否囊括了各个时代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唯一重要的只有喜好。
这份片单更多的意义在于:如果你也喜欢其中的某部电影,请大力赞扬;如果不喜欢哪部的话,那我只能承认你比我更酷一点(就只能一点点/认真脸)。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拖延症晚期+纠结至死才拖到现在的嘛!)
我始终认为:看电影是一种即时体验,在看电影时的你甚至是你周遭的一切决定了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这既说明了每个人对于同一部电影的评价可能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千差万别,同时也令我感到疑惑,我问自己:“曾经那些我觉得绝妙的电影在如今看来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将备选片单里的所有电影又重新看了一遍,有些片段甚至一帧一帧去看。所幸的是,大多数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它们属于永恒,是共情的、美妙的、永远不会过时的。
以下20部电影排名不分先后,只参考其面世时间,因为它们都是同样美妙的。
Ⅰ 安全至下 Safety Last! (1923)
默片时代有太多闪耀的明星。在美国,有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卓别林,也有“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在德国,更是在一战后诞生了德国表现主义这样的新电影流派,其中茂瑙和弗里茨·朗都是其中的弄潮儿。看过那么多优秀的默片,让我最难忘的却是劳埃德主演的《安全至下》,那句“ 每周有几天她都能收到他的来信,那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尽管并不隽永也不出奇,但始终让我铭记至今。

Ⅱ 生之欲 生きる (1952)
黑泽明的电影很明确的分为三章(如同乐曲的节奏):序是孤独与狂欢,疾是讽刺与批判,破是反思与自省。在讽刺了日本政府麻木现实的同时,承接了《罗生门》中的手法——不断的闪回,还原了一个向死而生的渡边,刻画了与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不无二般的儿子形象,也使黑泽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深刻——启发了后来的《七武士》。 这时的黑泽明不是最成熟之时,但是集大成之时。

Ⅲ 我的舅舅 Mon Oncle (1958)
工业社会的人际交往、工作体制、人情世故都使于洛成为一个“局外人”。他的“在场状态”总会引发一些出其不意的滑稽行为。同样,他的“缺席”却让我们看到了工业社会下人们的狂欢,这种狂欢是无节制的。小人物于洛所代表的一类人,他们渴望人类最真诚最质朴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往往是工业社会最缺乏的。

Ⅳ 维莉蒂安娜 Viridiana (1961)
布努埃尔并没有把枪口对准资产阶级,他持着怀疑的态度让特莉蒂安娜摸索圣像。可那些被帮助的无产阶级更加卑劣,他们说谎、贪婪、堕落,甚至用《最后的晚餐》来戏谑上帝。当那些丑陋的人试图强奸她时,那座摇摇晃晃的圣像在刹那间崩塌。最后三人打着充满性暗示(3P)的扑克牌,荆棘冠已被烧成灰烬。

Ⅴ 八部半 8½ (1963)
费里尼化身为一位魔术师,一边对自己的种种把戏进行展示、解释和揭露,一边却又用这些把戏来戏弄我们。从堵车困境逃脱到被世俗拉入变化无常的迷宫,在真实与梦境中不断痛苦地穿梭,以弗洛伊德来映射现实与梦境,同时将记忆、生活、幻想穿插入电影,达到电影、生活、梦境的三重统一。

Ⅵ 群鸟 The Birds (1963)
在63年,希区柯克用当时的特技水平拍出这部动物灾难片,大师级的影像感染力,我认为至今仍鲜有人能够做到。 千百年前,人类将鸟关进鸟笼;现今,群鸟将人类困在电话亭、车子、酒吧、家里,这是一场大自然对人类的复仇。
尽管这不是一部正统意义上的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电影,但是我更喜欢本片和《爱德华大夫》多过《惊魂记》、《后窗》等传世之作。

Ⅶ 砂之女 砂の女 (1964)
武满彻悲伤刺耳的高音就如一阵金属般的风吹过,那流沙和沙瀑的影像、那女人的裸体,都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男人将虫鸟困于管中,自己也深陷沙丘之底。但挣扎的唯一目的就是挣扎本身吗?男人发现了吸水的原理,并创造了某些新鲜事物。你不能逃出沙坑,但却可以把它变得更好。小小的安慰也聊胜于无。

Ⅷ 法外之徒 Bande à part (1964)
“真正的一分钟沉默就像永远那么漫长。”倒数三二一,在接下来的三十五秒内,喧闹声,聊天声,行车、盘子等声音都消失了,如永恒一般的寂静。 接下来,我们伴着音乐、机械地跳着不合时宜的三人舞,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装满了奇奇怪怪的想法。自由的灵魂驱使着他们的肉体,存在与虚无在此刻达成了一致。

我在戈达尔的电影中选择了这一部,在我看来,这一部是戈达尔作品中最接近观众的,又不乏他的奇思妙想,其中一些段落是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Ⅸ 假面 Persona (1966)
男孩抚摸着巨大的女性面孔,那面孔时而清晰,时而又模糊。随着面孔后瞬间闪过的阳具、钉掌、亡羊,观众透过男孩之身一同入梦,梦中有沉默与喋喋不休、玻璃与滚烫的水、假面与重合之相。胶片的烧毁预示着故事的转折,重复的长镜头将观众压在座位。如果不是放映机的开启与关闭,谁能想到这不是一场梦呢?

相较于伯格曼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关于“上帝的沉默”的论述,这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伯格曼更具有魅力。
Ⅹ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们就失败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
库布里克这样评价本片,对我们来说,如此来评价本片也足够了。

另外推荐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原著小说
XI 飞向太空 Солярис (1972)
老塔只是假定了太空这一特殊环境来阐述思想,换言之题材只是表达塔式哲学的媒介。 他通过索拉瑞斯之海来引导观众——以形而上的思想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这点上,与库布里克是共通的。老库展示了科技与人类的未来,老塔提出的则是如何自知与自省,至于爱这么复杂的事情,让我们在无垠的宇宙中思考吧。

XII 楢山节考 楢山節考 (1983)
在荒蛮之地,原始的本能盘踞在山川:觅食、性欲、繁衍生息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生存的欲望让它们杀人抢粮、留骨楢山,它们所暴露出的人性之恶是一种兽性和神性融合的产物——褪去文明的外表,其实我们都是动物。

XIII 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 (1992)
法国新浪潮大器晚成之将埃里克·侯麦在完成了“六个道德故事”和“喜剧与箴言”系列电影之后,对男女关系的把控懿旨臻境,之后导演的“人间四季”每部都可称之为完美之作。
人间四季之冬 从某些方面看,侯麦其实和艾伦很像:他们都热衷于琢磨男女之间的各种关系,将真实的道德选择展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中的菲利茜将全部的男女之爱在冬日里冰封,她迷茫地游走于两个男人之间,而结尾查理的出现就如同《春天的故事》中项链的寻回一样巧妙——如果不知如何抉择,就把一切交给命运吧。

XIV 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 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 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 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 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 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 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 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 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XV 千年女优 千年女優 (2001)
战国、幕府、大正以及昭和时代,千代一直在不懈追求她的爱情,不仅一个导演一生其实只拍了一部电影,千代其实也只扮演了一个角色。一面之缘,真的值得一生去追逐吗?恐怕最后只剩下不灭的执念了吧。 剪辑和分镜太流畅了,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要用动画表达本不该表达的情绪,造就了今敏独树一帜的风格。

XVI 蓝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 (2007)
其实要过那条马路很简单,就看谁在对面等你。

我喜欢王家卫的所有电影,喜欢《春光乍泄》的梁耀辉和何宝荣,喜欢《重庆森林》里的凤梨罐头,喜欢《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喜欢《堕落天使》时的金城武,喜欢《旺角卡门》中的表情包,最喜欢的却是不怎么出名的《蓝莓之夜》。

XVII 爱乐之城 La La Land (2016)
完全词穷,直接看图听歌吧!!!

XVIII 脸庞,村庄 Visages, villages (2017)
耄耋之年的瓦尔达老奶奶真的一点都没老,依然是那个追逐向日葵的爱猫少女。她和JR把静态的脸庞与动态的电影拼接在一起,这是一次村庄之旅、一场与普通人的邂逅,也是最本源的艺术——即生活本身。可最后去找戈达尔却扑了个空,看到老奶奶说“就算他是只臭老鼠我也爱他”时眼泪完全不受控制了。
其实没有想到最后会选择这一部,因为瓦尔达老奶奶的太多电影让我都视如珍宝,无论是新浪潮时期的她还是为雅科·德米拍纪录片的她,每一刻的她都那么有趣。我希望奶奶能一直酷下去,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奶奶永远留在这片土地。
XIX 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 (2018)
(选这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其实要冒着很大风险,也会有很大争议,但是我一定要选它)
游戏与电影第一次如此的接近,当我带上3D眼镜,我就踏进了斯皮尔伯格的VR世界,闪灵、高达、阿基拉、猎空这些存在于记忆当中的角色一一登场,若不是这些虚拟的人物,我会完全忘记自己处在“绿洲”之中,忘记这只是一场电影一场梦。当结束的音符将我拉回现实世界,恍惚间竟有些分不清真实与幻梦。
最后那句“谢谢你们玩我的游戏”就像听到斯皮尔伯格对着观众说:“谢谢你们看我的电影”,科幻与未来才是斯皮尔伯格最爱的,也是我爱他的原因。

XX ***
第二十部我交给你们,如果你们看到这里的话,心里一定有一部想要说出口的电影,那就是这份片单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我们的电影。
遗珠
在我选择的过程中,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选一部塔可夫斯基的!也不能少了伯格曼和你最爱的敕使河原宏!”但从老塔(或是某些导演)的作品中只选择一部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难道能说《潜行者》比《镜子》更好吗?不,根本无法比较。在这样的纠结中,有很多电影只能遗憾落选。
写在后面
当我终于完成这份片单时,我发现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即是说它并不具有普适性,也未必有任何的参考意义(也许唯一的意义是为您推荐这些“可能很不错”的电影)。这份片单是我对于这2000部优秀或烂俗、奇特或平庸、商业或自我的电影的交代,亦是对我这一阶段的总结。至于下一阶段的2000部——也许是3000部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提前预知,但我仍然热爱——拼尽全力去热爱电影,把我的全部交予电影。
如果下一阶段完成时,我能去一次心心念念的戛纳、能把《世界电影史》上的电影看完、依然可以随着本心为每部电影留下一些文字的话,那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