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误读
十多年前,还年轻,不太看得进去老子,觉得其真实性不可考,有点玄而又玄,甚至故弄玄虚的味道。却对庄子的《逍遥游》爱不释手,欣赏其恣意的想象力,潇洒的处世态度,以一种无用之用的态度面对生活,是我对道家“无为”的初次接触和理解。
或许是少年的惆怅结合了对生活苦难的初步体悟,敏感的我就爱上了道家的价值取向,向往着出世一般的无为人生。每个人来尘世有各自的目的,我对于自己的体悟就是一个旁观者,无欲无求,攀登高山不为名利,只为更好地观察世界。“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这大概是对到家之无为的浅薄了悟,看似潇洒,却有着消极避世的一面。
一晃十多年过去,虽内心自认为仍是少年,但时光已蹉跎,也不可抗拒地进入中年,面对更多的人生课题。自去年以来,经历颇坎坷,浑浑噩噩,前途未卜。这其中自己的心态也在多种状态中起起伏伏,面对命运低潮之时,感慨人力之渺小,不免开始宿命论了起来:捡起佛经,拜拜观音,以求心灵寄托。无意间再次看到人说起道家,说起其价值观之消极层面,自己也反思是否误入歧途?
不论后人如何争辩,不如再次回到道家之经典去研读。
十多年后,我终于有了耐心翻开《道德经》逐字阅读,不过一二章,就发现自己对老子,对道家的思想有着这么大的误解。想想当年自以为看透人世,价值观成型,却不过是少年的无知浅薄。《道德经》言语说来并不精深,朴素的辩证法,初读起来给人一种理性之美,而非我以前所误解的,如宗教一般故弄玄虚的味道。
再结合当下的处境,以及对生活产生的新感悟,突然了解到,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什么神仙一般的出世修炼,不过是让人们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无为,不是为了逃避,而是因为知道了规律,不去人为地干预,让其自然而然地发生。之所以有善美,因为有丑恶;难易相成,先后相随,所以说人生起起伏伏也是必然之规律。不必哀叹,也不必逃避,接受其到来。经历了这番低谷,才知人生得意时的畅快,而站在顶峰,也知必然有走向衰落的时候。平常心对待,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却不干扰规律,方才是无为之道吧。
经典之为经典,必有其精华之处,有时候不能理解,不过是人生阅历和经验不足,尚且不能真正体悟其中的道理。与其哀叹,与其求神拜佛,不如静下心来看看书。人生尚未过半,虽遇难处,但身体尚佳,家人朋友仍在,还真说不上什么“谷底”。收拾好心情,继续平常心,低调踏实面对生活吧。
© 本文版权归 Venus as a bo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OliveZ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3 23: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