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水彩画:画了大半生 回首沧海已桑田


周刚
中国美术学院
人物名片
1961年生于陕西
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
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
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与地区及国内十多个城市举办个展或联展;
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件;
其主要著作有:《水彩画研究》、《水彩技法》、《中国水彩名家技法》等。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旬,改革开放初期,恢复了“高考”。我是从街口听到这个消息的。恢复“高考”全国人心大振,十多年没有正常招生了,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那时大学的招生能力也十分有限,竞争之激烈完全可以想见。对大学的向往是我那个时候的最大愿望。

为买一本新华字典,我要早早起床排长队,我还是在两天排队后才买到的。为了学画画,记得有一个晚上,补习完语文课,又要去和同学约好的地方去画模特儿,为了赶时间,车骑的很快,不小心撞上了路障,连车带人一起飞起,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待我爬起来时,四处寻摸自行车,看车还能骑,再寻摸画夹,画夹的背带也撕断了,画纸散落了一地,收拾好画具后,继续赶路,到了画画的地方才发现脸上身上到处是血,腿上还有两个大肿块。
1979年我报考了西安美术学院,没有考上。当年年底西安二轻工业学校为了争取好生源,把西安美术学院没有录取的成绩不错的学生招收到他们那里,我有幸进入了该校学习。我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了西安二轻工业学校的老师。然而考大学还是我无法忘却的。
西安任教时期

在西安二轻工业学校任教期间,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为了能寻找到一块画画的地方,我主动向学校申请管理学校的道具仓库,这样我可以在仓库里腾出一块地方画画,有一天画画晕倒在仓库,学校通知了我的父亲,父亲叫了车带我回家,请了医生给我看病,医生说是营养不良所致,母亲追问我原由,我只好说了实话,我把学校发我的工资几乎全买了画画用的颜料,除了馒头、大饼,我几乎很少吃菜和其他副食。 在中专任教期间,我每天总是起得很早,去画日出,下午下课后,马上带着画箱到学校边上的“十里铺”农村画风景,这个期间我对绘画的理解是准确的造型,和在阳光下对色彩的生动表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各地兴起了广泛的艺术复兴和思想解放运动。西安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不仅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土壤,而且自古以来有着活跃的艺术氛围。那时的我也积极地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我和当时的一群热衷于艺术的青年们行走着、观察着、学习着,体悟着。这个时期,我对绘画的理解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当时中国艺术“新民子”的一员。明白、晓畅,带有浓情的去表现我所看到的风景和人物。
中国美院大学时期

在一个细雨朦朦宁静的秋日早晨,我来到了心中的艺术圣殿中国美术学院,开始了我全新的艺术之旅。我当时报考的是油画系,却阴错阳差被分配到了设计班。那时的我努力不被忧虑与琐事占据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拥有宽阔的空间,在学习完设计课程后我总是怀着确定的目标走进图书馆。 四年本科的答卷,我的毕业设计获得当年的国家设计奖,我在大学三年级画的水彩画被选入“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 198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留校后我用双倍的精力开始了我的艺术设计与水彩画创作。我画了大量的水彩画作品,并于两年后赴哈尔滨和银川成功地举办了“周刚水彩画作品展”,同时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作品和文章。这个时候,我对绘画的理解是,水彩是一个系统而又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我必须做认真的专业梳理与研究。

后来,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不会被外部生活的诱惑和压力扰乱而迷失了前行的路。我决定进一步在设计领域深造,为此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四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村落中的民居、建筑的装饰、居民的生活状态。 这使得我的思想与视野以及所描绘对象的观察角度与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不希望沿着照抄、写实般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而是企图把我对时代气息的体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我试图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和想象,内部与外部,有限与无限结合起来,将颠倒错位的时空关系、迷惘彷徨的逻辑思维、主观臆造的光色处理演绎到我的作品之中,使得自己的作品在理性的内涵中以独特的表现彰显出来。我毅然决定重归自然,在自然与生活中体悟艺术的“真”,体悟灵魂的存在。这个时期,我对所表现对象的形与神的理解是“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
俞源村时期

现代生活使得人们不得不卷入不得安宁的快节奏,失落了传统,远离了自然。人际间挚情的交流渐失,人们的生活是满的,而心灵是空的,艺术作品中画面是满的而思想是空的。在我看来,艺术作品的质量取决于作品中灵魂是不是在场。我选择了距杭州不远的一个较为封闭的古代村落俞源村。俞源村有庞大的按照典型中国文化精神规划的古建筑群,至今不变地演绎着一脉相承的生活方式和宗族文化。 有人问我,你在俞源村这么多年,你除了画了许多的作品之外你还找到了什么?我回答,我找到了“家”,找到了乡愁。俞源给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我每年都多次去俞源,回这个“家”,一回就回了二十多年了。这个时期,我对绘画的理解是艺术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依托与背景,独立的思想,和积极地开拓精神。一个自由平等的艺术王国绝不是靠一群奴性的追随者建立起来的。我必须以明确的态度、主张面对我的艺术创作。
关注旷工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的画风在不断的转变,我的精神也不断丰满,我的观察更显细微,我的艺术脚步走的更加踏实,对生命、对生活带着感恩的心,追寻着生命和历史赋予我的奇想,在画面中赤裸地呈现自我,用生涩的笔触表现着我所体悟和寻求到的艺术的本原形态。俞源这个家,让我明白如若让自己的作品能对社会有益,其情必真,其内容必实。 进入21世纪初,人们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有了动摇,拜金者、唯利者的声音四起。各种媒体上常常报出,煤矿矿难的消息,黑心矿主和唯利是图者,不顾矿工的安全造成了让人心痛的桩桩矿难。为了真正了解第一线矿工们的生活,2006年我决定去煤矿,了解矿工,画矿工。到了煤矿,眼前一切都让我十分震惊和感动。我眼前的,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采掘光明的人们,他们深沉,坚韧,朴实,向上。在和他们的交往中,矿工也在改变着我。这个时期,我希望我的绘画具有“本土现实主义”精神。面对脚下的真生活,摒弃一切虚假、软弱和无病呻吟的东西,创作出真正符合时代精神的“真”形象。

我们把艺术界定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目的在于对艺术有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在我看来,艺术家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的表述方式,因为那是艺术家精神的感性呈现,因此,任何的艺术风格、样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在我看来,过分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认识与表现,很可能会落入另一个极端,即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在丰富的个人艺术实践中我们却终究不能回避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艺术作品不能不反映艺术的“真”,这个“真”应当是艺术家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真切把握,而不是艺术家脱离时代的想入非非。 在我的作品中有不少探索与尝试的痕迹,然而我却从不损害其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目标,我不屑追求视角和表达对象的转换,不屑玩弄新奇来讨好观众和掩饰自己内心的不踏实。

一路走来,我的许多朋友,有的还坚持着画画,有的却在其他领域做得很有成就,每一年我们同行画画的朋友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来了,他走了。对我而言,我一直相信那些意志决绝者即使是沉而必将再起,败而必将再战,睡而必将再醒,待到回首时,沧海已桑田。 *本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每天晚上空虚无聊寂寞冷?
来盘吃鸡脑槽已空!
去电影院看场电影?
NO ! 伦家只想静静地躺尸!
抢大奖约吗? What! 让我踩上风火轮!
光速秒到!
每晚两场艺术品有奖竞猜!
第一场 20:00~20:15
第二场 22:00~22:15
每场3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60秒内第一个猜对,立刻奖励3元红包!
题目大概是每天这样滴!



具体游戏规则
1.主播喊话说“游戏开始”后,用户在公屏内查看竞猜的艺术品,或点击“艺起聊吧”公告查看。
2.管理员在公屏倒计时60秒,60秒内第一个发出正确答案的用户竞猜成功。
3.竞猜成功的用户管理员立即奖励红包,每场奖金累计9元。
好了,大家了解了吗?
记住每天晚上8点、10点
锁定艺起聊吧直播间
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