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上帝和佛祖的任务,而我想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世界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经常用自己这种无用的问题。
窗外,阳光耀眼。窗台上放着一盆铜钱草,衰败枯黄,稀稀疏疏,疲软无力的落叶烂在浑浊的水中,丝毫不见之前的茂盛生机。一个月之前,为了给自己的房间增添一丝绿意和活力,我选中路边一盆绿的发亮的饱满的铜钱草,兴致勃勃地带回家,希望平淡无变的日子能够就此有一丝亮点。买了,放了,不闻不问,我总是过了好几天才发觉花盆里的水已经干涸,饱满的叶子开始萎缩瘫软,绵绵地趴在花盆沿上,像个干渴的人,比如我。我以为一盆植物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转机,但是这种期盼也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突发奇想之后便烟消云散。
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我总是被自己的“心血来潮”牵引着,为之兴奋,然后不了了之。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喜欢画画。当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百变小樱魔术卡》,全国小学生为之疯狂,市面上出现了数不清的正版或盗版的周边:印有《百变小樱魔术卡》人物形象的信纸、笔记本、便利贴、记事本等等。我最爱买信纸,一套信纸里面有20张左右,定价2.5元,浪漫温柔的色彩,各色各样的人物,是儿时的梦。

我相信人类对于保存美好事物是有执念的,摄像机摄取不同年代的影像,永久地保存下真实的记忆;录音机收录美妙的声音,当人消散于世间后,声音依旧绕梁;当时的我无比喜欢小樱,小小的孩子只能把自己的心情倾注在一支铅笔上,画下各种不同形态的卡通人物。可是其实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印刷的小樱难道没有比我画的要逼真好看得多吗?倘若为了保存,我已经拥有那一沓厚厚的信纸了,又何必多此一举画下拙劣的画像?
恐怕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喜欢吧。
因为自己喜欢,所以总要想方设法做点事情来,否则不足以发泄内心的喜欢。五年级的我攒了一股劲,非要为我喜欢的卡通人物做点贡献。还记得当时我无论如何都画不好小樱的手,于是我找了我能找到的所有卡通人物的手进行摹绘,张开的手,紧握的手,出招的手、变身的手......一本图画本慢慢都是各种姿势的手。
我突然理解我朋友的追星行为了。喜欢一个人,所以忍不住想要为他做些什么,就算明知自己的所做所为完全不会有回应,在不知勇敢和付出为何物的小时候,原来在小小的事情上已经这么热烈地燃烧过自己。
我很羡慕能够在生活中燃烧自己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日子过出各种花样来,一朵花、一杯茶、一束阳光就足够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相比之下,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力要比正常人低很多,对待生活,我是麻木无感的。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在假嗨,比如在空虚的周末买了大把的零食预备狂欢(刷剧)度过,但吃到最后索然无味,看到最后味同嚼蜡。看着圆滚滚的肚子,筋疲力尽地叹一口气,翻身睡去,无聊。
但我并非一出生就是这样无趣的人,我也曾有为之热血沸腾的事物,即使“热血沸腾”这个词现在听来如此中二,令我暗自脸红。但其实我无比渴望这一特质。社会真是吃人的大容器,步入社会这一年来,我渐渐对世界失去感知能力,在很多时候,“意义”对我来说等于肤浅的“有用”,如果一件事情并不能带来显而易见的作用和利益时,我便会自动屏蔽,但是这种屏蔽最终使我变得越来越狭隘。但实际上我更加需要这些“无用的事情”:我需要欢笑,也需要流泪,我需要愤怒,也需要被感动,各种各样的职场文章教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方能在职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于是,我学习着慢慢变成一个机器,目标是:高山深海,我自风雨不动!
但是,我对自己的希望是什么呢?我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产生各种感觉的能力,为动人的东西动人,为不公的事情愤怒,冷眼旁观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上帝和佛祖的任务,而我想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