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
前几天和小哥哥吃过饭闲聊天,说到吃苦的问题,他疑问,有些小孩,还是很能吃苦的呀,但是学习不好……
作为一个从小“苦水里泡大”的娃……我心理默默的定出一个结论,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是不一样的。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
我感知到,我受到生活的苦是被动的。你是否努力,是否抵抗,其实与苦来不来,是无关的,苦也会变化,但久而久之会让人变“习惯”。
被麻痹后,那就等着应付好了。
而学习的苦,是在于人要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在生活的苦会如约而至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在给痛苦加码。但是,那其实是改变人生的契机,所以,当每次痛苦来临,我会暴躁,会哭泣,但也会隐隐的感觉到机会的来临,我生性并不强势,这时候我往往选择默默努力。
宁可习惯日复一日的痛苦,也不想被痛苦锤醒,人想待在“舒适区”的惯性是麻木而无奈的顺从。
只愿沉浸在痛苦的生活中不思进取 —— 是延迟满足的能力低下。延迟满足能力低下的人,更愿意满足于即时收益。
眼前的生活虽然困苦,即便工资只有两三千,也是可见收益;而学习就像需要等待15分钟才能获得的奖励,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收益也是未来收益,虽然可以遇见但是不能立马得到。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
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而另一种人,是妥协于“低配”的适应性心理。大多数人避开了学习的苦,是因为曾经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于是内心暗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
在后来的人生中再次遇到需要学习的地方,过往的经验让人第一反应是遵从生物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将学习抛弃。就像被即使没有了障碍,内心深处仍有一个屏障,让自己无法逾越。
对归因的思维方式偏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个人的潜在可能。
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来越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吃学习的苦。
同样的时间内,相同条件的人,在不同的思维和做法下,也会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克服学习的痛苦,用自我提升的愉悦感,抵抗生活的苦,实现人生价值,改变命运。
有些人吃生活的苦,耗尽了时间、钱财、精力,没了吃学习的苦的机会,心理崩溃,选择放弃…
而这种现状越加深,越会让人从环境找问题,而非自身。
读书学习所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对生活舒适度的改变,读书带来的工具性价值有限却直观,而大多吃不下学习的苦的人,看不到它给人更高层面的存在意义带来的提升,它的价值,在于给人更多本想不到的可能。
即便艰难,学习仍是改变的最好方式。
没有选择吃学习的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人吃到更多生活上的苦。
那么,努力的人生会更好吗?当然!多少人,还没轮到变老的年纪,就已经因为未老先衰的心,断了提升自己的路。
学习的过程或许痛苦,但是选择做主动接受学习中的苦,生活中的苦即便还在,意义也会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