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中的女人,是什么遮蔽了你的眼睛
欢迎关注公众号:步姿
文:步姿
今天是星期五,傍晚六时许,我同女儿来到购物公园一家西餐厅。与以往每个周末不同,今天准备送她去某机构上一节实训课。饭后将孩子送进教室,一个人走在马路上,行人疏稀,华灯初起,一种莫名的轻松袭来。对于多年没有“夜生活”的我来说,似乎很久没有晚上在街上走走的这种快意时光了。低头看看手机,有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似乎可以找个朋友坐下来喝杯咖啡。

想想自己,已不知多久没有在周末的晚上约朋友出来聚聚了。发讯息给A?这个时间,估计常有应酬的她也是在家里陪孩子吧。不到一分钟,她发了位置给我,回复正在外地出差。还是联系B吧,噢,不行,此刻她一定是在陪孩子做作业,她和我一样,孩子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打给C吧,也不行,她孩子虽然小,学习压力不大,但是每逢周末,她也是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了孩子。好吧,还是联系D,她家住附近,也许刚好可以抽空出来坐坐。于是发了条微信:“今晚上做什么,有安排吗” “要做明天上课的作业……”看到回复我先是一怔,立即会意:所谓做作业,是陪女儿做作业,并不是她自己。从她下意识的措辞,可以看出作为母亲,她把孩子的事,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来思维了。
我哑然失笑,原来身边的朋友皆如是。算了,不去联系其他人了,还是按自己原计划,觅一处有电源的安静之处,坐下来整理白天没有编辑好的文档吧。于是从车里取出电脑,信步来到广场的星巴克,择一位置坐下,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
这家星巴克不同别处,完全是快餐式咖啡的消费场所,人声嘈杂,并不清静。可以看出,很多选择这个时段坐在此处消磨光阴的人,和我一样,是在等待孩子下晚课。我专注于编辑自己的文件,前方九点钟方向四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性无所顾忌的高声交谈不绝于耳。一刻钟、三刻钟、五刻钟过去,她们的话题从未离开过“孩子”。补习、成绩、升学、出国……,除了比较就是炫耀;除了吐槽就是焦虑。
能够想象这样的对谈是她们的日常,此刻作为旁观者的我发现,这种空洞、倾倒式的交流,只会加深她们的焦灼和忧虑。听着她们的谈话内容,不知为何,我的心底泛起阵阵悲凉。莫名地觉得她们“可怜”,同时也可怜和她们一样被卷入扭曲的教育环境中的我。面对日益严峻的孩子的升学和教育问题,这些母亲们很容易忘记了自己除了是一位家长,其实还是一个女人。
诚然,成为一个母亲,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女人生命中自我完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事实上,孩子不应该成为一个女人的全部,也不应该成为她唯一的精神依赖和寄托,不应成为她存在于世的全部意义。除了孩子,一个女人的人生似乎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块土地应是根植于女人内心的。从豆蔻梢头到徐徐风姿,再到桑榆暮景,女人都应该精心地去呵护它、垦植它、滋养它,不能遗忘,更不能使它荒芜。
倏然想起了美国诗人路易丝·博根,她曾对所有的女性发出忠告:要戒除谎言与虚荣,要恪守真理和自己的原则。她在《女人》一诗中说到:女人的内心并不杂乱,相反,她们很精明,内心宁静温暖,甘于啃布满尘土的面包……。一个好的女人,应该是安定的、温暖的、坚忍的。一个女人不仅可以支撑起一个家庭,记得卡尔威特说,女人是孕育整个国家的力量。我想,这个力量是如磐石般坚固,还是若浮萍般飘摇,不仅来自于她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培植,更来自己于她对于那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爱护和耕耘。只有丰富了自身,安定了内心,才有可能正确地传递和濡染孩子。不使孩子成为这个喧嚣功利的教育环境当中的牺牲品。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整理好自己的笔记本,推门走出咖啡厅。夜已浓墨重彩地沉了下来。广场上一群家长围成一圈观望着几个三五岁的正在溜冰的孩子。这样的夜色中,映着迷离的霓虹灯,我看不清楚孩子们的脸。只见他们周身上下穿着整齐的溜冰服,明亮的溜冰帽在灯光地映衬下闪着斑斓的光。疾速、敏捷、欢快,他们像划破这个夜空的精灵,旋转着、舞动着,一圈又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