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
查看话题 >坎城看片随笔三(2018.05.18-19)

一、看见黑木华 (5.18)
早上提早一小时去排黑色党徒结果被排队阵势吓到了,马上放弃,去吃早饭。吃完早饭他们还在排,这个队伍一半的人都进不去,各位好歹也问下门口大哥座位数量吧… 之后悠闲地去电影宫拿了当日的press screening,一看巴赞厅今晚放的锡兰是八点场次,胃里一阵翻滚,只好从江湖儿女和野梨树之间做出选择。今天一共看了三部长片,八部短片(短片竞赛)。
早上先看了排队无压力的短片竞赛,早早来到debussy外面等,体会到了暴晒的内涵。之后的分批放人也确实等级制度鲜明。但是,很多事情焉知非福。高权限的最高端人士和记者早早进去了,当其他badge还没进去的时候,黑木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红毯外围,踏上红毯,拍照,我的位置也真是绝了,直接和她互相挥手致意,感觉太美妙。她在这里还是不太火吧,就和是枝拿了大奖但也有很多人根本不认识一样。
短片竞赛八部片,all these creatures(豆瓣译名《芸芸众生》)是非常显眼的一部短片,无论是在电影语言、叙事还是思想上的宏大程度来说,它当之无愧第一名,从父亲的mental disorder到对整个宇宙万物、环境的洞察,有非常丰富的细节描绘,看得出,导演是个会观察生活的人。另一部我认为比较优秀的是菲律宾短片judgement,故事非常简单,男人家暴女人,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菲律宾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女性地位仍然很低的现状,值得反思。其他短片如我很期待的由黑木华、柳乐优弥主演的duality略差强人意,可以看出日本电影那种隐藏不表的subtlety,不过整体而言仍缺乏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魏书钧导演的《延边少年》风格简洁,拿了短片评审团奖,值得肯定。
吃好中饭早早去Soixantieme排《刺心》,对这片本身和导演不甚了解,但是看到片子评价两极、争议性颇高,也产生了一定兴趣。结果开场就很令人震惊,定下了全片阴暗、恐怖、惊悚的基调,而在这种基调下的画面与配乐(视听)又配合得如此完美,直至高潮的设置与处理都堪称一流。然而这片在情节逻辑上几乎为零,和很多国外影迷讨论这部电影,也大都认同这种观点,但不论如何,这样的片子基本上一年都看不到几部,非常能拓展知识面的电影。刺心完连看the gentle indifference of the world,本来是想用来睡觉的,不过看着看着居然停不下来,在摄影和构图上下了很大功夫,故事本身没什么出挑的地方,但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却做得异常丰满,让人焕发共鸣与同理心。
晚上我选择放弃野梨树去观看江湖儿女,这事至今让我耿耿于怀。我也不想谈片子如何,首先片长可以先删掉半小时再说,没什么区别。自我致敬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从这种方法中得到什么作用。这部电影来看,黑帮作为手段仍然服务于中国社会变迁的核心主旨,作为大跨度的电影来说,后半程其实略有崩盘迹象。
巴赞厅没了以往的深夜十点场我还蛮不习惯的,所以难得一次早回住处。
二、欢呼与雀跃(5.19)
戛纳的最后一天是所有主竞赛电影的轮映,所以在前一天晚上我早就摩拳擦掌,准备早睡早起看个爽。

上午来到德布西连看《冷战》与《小偷家族》,后来这两部都拿了大奖,的确实至名归。冷战在摄影上依然美轮美奂,导演熟谙黑白电影的拍摄精髓,在镜头与画面上无不显巧思妙笔。电影时空设置在二战后的波兰,相当于他们国家的文化部门有一支专门表演民谣音乐的女子乐团,时不时出国(苏联势力下的东欧)表演,乐团的指挥与乐团当家花旦(原谅我用这么个现代的词……)渐生情愫,决定在一次出国表演时私奔,结果逃是逃出来了,女主却没有去找他。他们之间的感情起起伏伏,但最终依然互相守候,结尾两个人走出画框后,那轻轻拂过野草的一阵微风,留下无尽余韵。
按理来说在同一个影院看连映场次很难,因为要出来重新排队,那肯定是要排很后面的,但是正如之前所说是枝裕和在欧美人士中(反差案例:spike lee)真没那么火,所以也很幸运看到了小偷家族。这部电影在是枝近年的电影谱系中绝对是个“另类”,除了评论人言必称的“集大成”之外,他还在自己既有的风格中突破了自己,完成了最精彩的一次自我超越,我相信评审团和普通观众一样,一定被他最后的设置所震撼到。话又说回来,他能拿下金棕榈,真的很意外,同时也很高兴!
下午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状况,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观看自己并不甚感兴趣的《银湖之底》,片子在现场的观影氛围非常热烈,有时我还真不懂cheer点在哪里……这部电影和导演的前作半斤八两,但似乎更不如些。活脱脱造成喜剧效果的惊悚片配乐与Andrew Garfield的糜烂风表演让现场年轻影迷高潮迭起,作为小成本独立电影确实不错了。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一个探险、解谜的过程,问题在于越到后面越无法自圆其说,其实讲述有钱有权人士神秘生活、仪式的电影有很多珠玉在前,但这部显然只学了个外壳。当然,作为无脑解压片来说,足够了,特别是弹钢琴的片段值得细品。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年轻人们终于迎来了在布努埃尔的最后一场放映:dogman。排队时一位法国大哥跟我说日本电影拿奖了,我感到意外而惊喜。在电影开始前的戛纳官方短片(毫无疑问)以及每一个发行、制作厂商的logo出现之时,现场鼓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此时我分不清到底是在为男演员刚刚拿奖鼓掌,还是在为自己这几天来的辛勤鼓掌,这样的氛围在我的观影历史中还是第一次,心中感动之情油然而生。dogman这部电影写实、质朴、单纯、残酷。男演员奉献了极高水准的表演,结尾镜头我非常喜爱。

本次戛纳看片始于布努埃尔(偷自行车的人),终于布努埃尔(dogman),都是意大利电影,美丽的巧合。
2018.05.20上午于圣尼古拉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