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一段最好的演讲
“人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句劝导。
而近来,诸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标题也是层出不穷。
眼看又到了毕业季,就在毕业生们满怀惆怅与迷茫之时,有这样一篇被称为“今年听过的最好的演讲”刷爆朋友圈。
这篇扎心的演讲告诉我们: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或许,看完这篇火爆油管,名为《在你感觉到压力之前》(“Before You Feel Pressure”)的演讲,你也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视频开头,一位校长正慷慨激昂地给中学生们讲“人生须知”,认真地为大家做着规划。

再过两年,你们就会完成A Level的学业;
再过三年,你们就会去自己想去的国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学;
再过五年,你们会步入职业生涯,
在座的很多同学,会进入全球顶尖公司工作;

然后你们会结婚,买房;
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
十五年后,你就30岁了,你的人生轨迹也会就此定型。
校长就这样有条不紊地用一分钟总结了人的一生。
这时,沉默的听众中举起了一只手。

一名小哥走到台前,自信满满地说:
“不好意思,校长,我想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这些话是错的。”

接下来,他讲的每一句都似乎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他们热爱的事;
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
有的人毕业后选择了间隔年,并找到了自我。

有的人16岁时就确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但却在26岁改变了想法;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十年八年才生孩子;
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
一口气举了这么多例子后,小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想说的是,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
你身边有些朋友或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
耐心一点。
接下来,他举了几位大家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作为例子:

马克·库班25岁时,还只是达拉斯一家酒吧的酒保。
注:库班1983年创立计算机资讯公司MicroSolutions,90年代后成为了亿万富翁。

被出版商拒绝12次后,J·K·罗琳32岁时才出版《哈利·波特》。

Ortega在39岁才创办了Zara。

马云35岁才创立阿里巴巴。

摩根·弗里曼52岁才在演艺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
注:摩根·弗里曼出演《肖申克的救赎》获得第三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史蒂夫·卡瑞尔过了40岁才红。
注:1962年出生的喜剧演员史蒂夫·卡瑞尔一直当“绿叶”,2015年才凭电影《狐狸猎手》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进度和别人不一样,也不要觉得自卑:
25岁后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30岁还没结婚,但过得开心也很美好。
35岁后成家也没什么不可以,40岁后再买房也不丢人。
不要让任何人用他们的标准来扰乱你的时间表。

演讲者最后说: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希望你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意义和有成就感的人生,并学会用这些去影响并点亮其他人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人生。
坦然一点,耐心一点。
这样想,并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少一些焦虑,把握好今天,掌握好自己的步调。
你的人生,是属于你的。
只要你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