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南怀瑾(可送)
偶然得到的一本小书,有喜欢的豆友,就送你好了。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纵观南怀瑾一生的主要成就总共分为四个方面:禅宗佛学、文化教育、政治行动、经济贡献。
佛法人生
早在五十年代,南怀瑾身居台湾正处于最穷迫的时候,书就了两部著作《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后来南怀瑾也自嘲为“二楞子”。南怀瑾早在二十五岁时,就在川北禅门大德袁祖焕仙南怀瑾坐下悟道,后闭关于峨眉山大坪寺,通阅大藏经典。旋即远走康藏,遍访有成就者,应该说此时,已经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和方向。后来来台湾做船运生意,在兴隆的时候,每天席开连桌,招待四方来客。却因为一次劫难,而一夜之间沦为落魄游子。这种人生的巨大反差,非但没有击垮南怀瑾,反而像“天赐良机”一样,从此树就了一位旷世奇才和一代大师。 [31]
多年以后,南怀瑾在说起这段经历时都一言带过,而对于做学问一事,只说“著书都为稻粮谋”。南怀瑾曾经说过:看了几十年的人生,得意忘形者有之、而失意忘形者更甚之。确实一个人假如没有真正的“修养”境界,是很难做到荣辱不惊的。张尚德老师在谈及南怀瑾这段最困迫的时期时,大为感叹:根本看不出南怀瑾很穷,那满面的春风;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一样,富有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