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敏感而不安的人,对爱有一种偏执而疯狂的追求。
一直很喜欢诗人大卫的一句诗,“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我觉得唯美至极。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会对爱抱有很多的幻想。
《天使艾米丽》里对爱的描述平淡但温暖,是24°C的温度,70%的湿度,990毫巴的大气压,是两个相爱的人骑着摩托相拥着行驶在街头。
大抵是因为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所有的相遇到相爱都是那么的刚好。
《爱》在张爱玲笔下似乎有些悲壮。
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却无奈地错过。感伤时运的不济,不敢伸手去爱的遗憾,最后余下的只有叹息。
《花样年华》里,爱与理智做着无尽的挣扎。这是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片子,讲了陈太太与周先生婚外情的故事。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体现在一幕幕戏中。
在周先生约陈太太去宾馆写小说的那场戏中,陈太太反复地在楼梯上踌躇。镜头中的陈太太身着红色的旗袍,踩着红色的楼梯,就连所处的背景中灯光也微微泛着点红。这些重复出现的红色是情欲的象征,暗指了周先生想和陈太太更近一步,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在这一元素中得到很好的表达。如果前往将意味着陈太太接受了周先生,如果前往将意味着她背离了传统。她焦虑而矛盾的情绪,通过楼梯这一道具展现出来。
在周先生与陈太太坐车出门的戏中,镜头推近到了他们交握的手上。戴在周先生无名指上的戒指在黑色的坏境里闪闪发亮。交握的双手体现了两颗心的彼此贴近,相互缠绵与依偎。戒指是“勒马的缰绳”,是情感的枷锁,是理智的象征。周先生是陈太太欣赏和喜爱的男人,可是周先生却又是别人的丈夫,这些信息时时刻刻都充斥在陈太太的脑海里,那闪亮的戒指就暗示了她内心中的挣扎。
在周先生抽烟的戏中,画面里弥漫的是袅袅升起的烟雾,周先生一人坐在烟雾里。交缠缭绕的烟雾似是一声声叹息。烟是男人情感表达的道具,用烟来排解内心的愁绪,体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与画面相配的是一段3拍子的音乐,音乐将这场戏的节奏变得很慢。升格的使用让节奏变得更慢。慢节奏更加走心,让观众更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周先生远去新加坡,陈太太一个人暗自神伤,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陈太太终是敌不过思念的折磨,给周先生打了一个电话。在打电话这一场戏中,特写镜头拍到陈太太的手,紧紧握着电话听筒,她内心的紧张与纠结很好的体现在这一微小的细节里。周先生接了她的电话,陈太太却一言未发,内心里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油然而生。
不得不说,王家卫导演对于影片处理的细腻。运用细节、道具、人物的动作,将暗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这部片子,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却不曾厌倦。很奇怪自己会喜欢上这样一种畸形的,甚至病态的爱。或许穿着旗袍的张曼玉那低头的温柔,触动了自己内心中的柔软。又或者是结尾的如果多一张旧船票的发问,让凄美的爱多出的几分遗憾和感叹,让自己看到了爱的深处也有着不尽的无奈。
总觉得爱是人生极其重要的章节,不能不追寻又难以追寻,不能不遭遇又难以遭遇,它是千万人、千万年中的“刚巧”——潜伏的是落花流水的偶然,莺飞燕过的渺茫。
即便是茫茫人海的沉浮中相识而遇,也有现实的压力,理智的束缚,一点点剥夺着内心里的勇敢。多少人想要触碰却又在最后伸回了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范恬恬在《奇葩说》里吼出的那句,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不知道说到了多少人的心坎里。我想说,爱吧,不要压抑自己心里涌动的感情。哪怕是冲动,也就后悔一阵子,但要是活得太怂呢,就会后悔一辈子。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爱与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能活得太怂,赶走所有负能量。
我甚至觉得,大卫的那句诗里的爱,程度不够深。即便你舌尖上满是剧毒,我也义无反顾,甘之如饴。一直期待邂逅一个人,能够在午夜大谈人生理想,能够拥抱他卸去伪装后孤独甚至有些寂寞的灵魂,能够在醒来的时候看见他丝毫没有防备安然的睡颜。喜欢一个人,他是会发光的。愿意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给他。
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