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散步
少年不知愁滋味倒是点破吾儿时距文学空间之远,方到种种遭遇过后,心中那粒种子才形成。少年时代,身边多是以玩耍逗乐为趣,不知人之本性之外化,思考人生本体的内在冲突,慢悠悠的把过往交由时间,时而有说有笑,时而沮丧失落,皆是情感牵着鼻子走。成年后,思想意识与万事万物逐有联系,苦难渐渐打破心灵灯光外围的灰尘,理性开始审视班班现象后的原理,联系,统一,这时文学也便产生了。今文章主要有散文,小说,戏剧等等。散文,宜直说、平面、闪现、不定形,做此者爱好自由,长于内省,精力有限,提起笔来,如下小雨,细腻入微,偶有灌顶。小说,宜人物性格突出,事件冲突、复杂,有演变,做此者,有化身他人癖好,常记录,多观察,下起笔来,肩有重任,起起伏伏,多有峰回路转之效。戏剧,宜立体,激烈,集中,做此者,能组织,钟意群体反应,兼具商业性,下起笔来,忽有咬牙切齿,忽而捧腹大笑,转口却声泪俱下。文者与人生之境界对等,里有品格,见识,态度,胸怀。静安先生语人生三境界,以词为证,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忘尽天涯路。二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语以迷茫为起,坚持为中,最而得之。今文章,吾有三层,一为个体,以己为心做面,写景抒情、言志状物,都以周身经历为主,刻画起来如有七分真。二为群体,以面做心,须建立一方法则,建立典型,笔下有血有肉,心中抽象统一,在具体中能见到这一群体的爱恨情仇,生活,性格,认知等等。三为与万物终身一体,个体,群体,历史,自然,未知,融为一体,皆可化生,在有限中见到无限。文章核心在于内容,这也是人本身的主题,我谓之人性行为过程与思想的现象学。人生下就哭,就有罪恶,后天有教有育来约束,化除本生一定的生物性,在此,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完美的人物设定是失败的,恶是文学的蹦蹦床,越恶,人越能战胜,人性越高大。即时判断是文学的忌讳,文学是现象呈现,不是道德决定,妓女有可能有情有义,教师有可能道貌岸然,医生有可能冷酷无情,于此不仅要着重刻画出与本应相对的行为特征,还应有作为普通人的琐碎,于此便有了饱和度。到此,我以一旧理重提,我在山下看是峰,山上看是岭,这是以角度看问题,加上一点内容于此,岭与峰不重要,在走的那段路上很重要,这是以人生就是一场经历的态度,又或者改为我们知道在上山路上葬身,我们还会去吗?人生如文学,万象丛生,由一见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