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摘录
我认为,哲学家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一位警醒的科学家,一位诗歌爱好者,一位政治斗士,同时还意味着,他的思想永远都伴随着轰轰烈烈、九曲回肠、充满波折的爱。学者,艺术家,战士,爱者,这就是哲学家所要求的角色。我称之为哲学的四个条件。
世界充满了新奇,爱情应该在这种新奇之中来加以领会。必须重新创造爱的历险和传奇,反对安全和舒适。
在美学阶段,爱的经验是诱惑与反复的体验。在伦理阶段,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种严肃体验之爱。伦理阶段是一个朝向最高阶段的过渡阶段,最高阶段即宗教阶段,由于婚姻,上述这种介入的绝对价值才被认同。
在今日世界,广泛传播的信念却是每个人只需关注自己的利益。于是爱就成为一个反向的考验。只有当爱情不被设想为彼此间利益的互换,也不被换算成为最终可获收益的长线投资,这样的爱情才真正算得是相信偶然。
在性爱中,每个个体基本上只是在与自己打交道。当然,这其中会有他人身体的介入,但最终仍然是自己的享乐。性并不使人成双成对,而是使之分离。
正是在爱之中,主体将超越自身,超越自恋。在性之中,最终,仍然只不过是以他人为媒介与自身发生关系。他人只是用来揭示实在的快感。在爱之中,相反,他者的媒介是为了他者自身。正是这一点,体现了爱的相遇:您跃入他者的处境,从而与他人共同生存。
爱总是朝向他人的存在,他人带着他的全部存在,在我的生命中出现,我的生命于是就此暂时中断而重新开始。
爱并不把我们引向高处,也并不把我们带向低处。它是一个生存命题:以一种非中心化的观点来建构一个世界,而不是仅仅为了我的生命冲动或者我的利益。
一种真正的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胜利,不断地跨越空间、时间、世界所造成的障碍。
爱情这种东西,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预见的,似乎与生活本身的曲折离奇紧密相联,然而却在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发生了交叉、混合、关联之后变成两个人的共同命运和共同意义,通过两人彼此不同的目光和视角的交流,从而不断地去重新体验世界,感受世界的诞生。
认识一个我原本不认识的人,这本是绝对的偶然,但最终,固定下来之后,成为我的归宿和命运。
爱的可贵经验就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
爱的敌人,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敌。于是我们可以说:我的爱的主要敌人,我应该战胜的敌人,不是另一个人,而是我自己。
欲望是一种直接的力量,但是爱还要求关怀,重复。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
“我爱你”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我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