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天才之前》教学札记
本篇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北师大附属中学校友会上写的一篇演讲词,本篇具有演讲词的独特风格,观点的针对性和鲜明性,论证思路的严密性,论证手法的多样,语言的通俗、幽默和犀利,
有关作者思想观点的闪光点:甘做泥土,敢于吸纳新潮,摆脱旧套,有包容之心,有艰苦卓绝的毅力。这里要注意作者演说的对象是北师大附中的校友会,在座的应该是在文艺界或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声望和影响的群体,所以这个号召是有具体针对性的。
在作者的论证思路上,先破后立,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现在虽然对天才的呼声很高,但是事实却是,我们既没有天才,也没有培养天才的民众。然后作者提出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为了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和形象生动性,作者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用拿破仑的事例来论证天才和民众的关系,用花木和泥土的关系来喻指民众对于天才的重要性。 紧接着作者针对社会具体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批评,指出严重后果。在“”整理国故“”和“”“崇拜创作”以及对青年恶意的批评这几类社会现象的批评上,作者在层次层层推进,前两者同是对新思潮的排斥,只是方式不同,前者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不认为”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用来说明在国学家整理旧文化的同时,青年还是可以去追求活学问,观点鲜明中肯,浅显易懂。在对不良的文化思潮倾向进行总结,指出养成这种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不能长出好花和乔木之后,紧接着作者提出了天才成长的环境问题,作者从反面批评了批评家对青年的戕贼、提出要宽容对待青年的创作。这里同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这里在层层推进之中,批判的锋芒和幽默亲切的口语化色彩相融,别具风格。
最后作者提出号召,希望大家甘做泥土,否则天才因为没有泥土,只能像一碟绿豆芽。缺乏生机和创作的活力。
本篇可以着重关注的除了演讲词的风格,另外还要关注作者的观点:要为天才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