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做教师
“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劳凯声 2014,268)
PS. 所以如何让他们产生兴趣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觉得枯燥时,关注相应的大家理论。有人的出现,总是特别有趣~比如,看到什么量力型原则,天哪,三观太正了吧,这时候,再翻一页,发现一位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先生,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的方法,“不断提供丰富食物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迅猛发展”,这观点似曾相识。这不就是当年老师不断加大难度,不断给目测完成不了的作业量的做法吗?哈哈哈哈。要是有人跟我一起讨论一起笑,那就好了。
教育史里面有太多人物和相对应的理论,由于外国译名的复杂性,以及理论之间的高度相似性,建议一次只看/学/理解一个人的理论。同时,结合该人的时代背影,查到最感兴趣的点。比如,赞科夫的高强度和高速度原则,既争议又特别,勾起对高中级长疯狂给我们作业和考试的回忆,哈哈哈。而赞科夫和凯洛夫名字太像,不建议一次性都记住。
第二种办法,一次性可以把中国外国各记一个。如孟子和赞科夫,由于太不相同,不会造成前摄干扰或者倒摄干扰。(自己学习的过程利用正在学习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而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当白老鼠,记忆并完善这些原理,有趣有趣)
董仲舒和韩愈都认为,上层和下愚都不可移,教育是为了让中民不断接近圣贤。(当然,这个跟中产阶级是有区别的,不过这种联想也不是不可有)
摆正心态。看了书,不一定记得,等电梯时可在头脑中复习。记得了,不一定考,考的不一定在书中,仔细对待每一道题,把每一道新题当做新的知识点学习。不求现在做的都对,只求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加油^0^~
适时喝鸡汤。悲观式的存在主义并不可取,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备考中的精神支柱!虚无的人生需要自己赋予意义,而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时候发现,自己需要向法学同学多多取经才是,不看书都不知道自己那么缺乏法律常识。对了,还要学习说话,得空时听听柴静说话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