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读后小记
那天去图书馆找吴伯凡老师推荐的《心流》,一下就找到了,崭新崭新的。然后往旁边书架上看,意外发现了这本《认知突围》。翻开来看了看,我今年关注了作者的公众号,觉得应该不错,就一并带回家了。 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
首先,确实回答了我的某些认知上的疑惑。比如,我们常说的,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去实践道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懂这个道理,也就是认知能力不足。所以,懒惰,拖延都是认知能力欠缺的一个表现。
另外关于时间的理解上,也有一些耳目一新的提法。有时候我们好像花了很多时间在某件事情上,但是并没有像预想中的变成10000个小时之后的专家,就是因为注意力的丧失。时间在那,不表示注意力在那。即便是花了时间在学习,也可能是熟练型的操作,不是学习型的进取。这个自己深有体会,柳经常问我,在办公室做研究啊?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有没有在做研究。
还讲到了,上学的时候,是赛道比赛,大家同一时间出发,顺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终点谁就胜利,非常简单。而社会上的竞争就自由得多,告诉你终点,你可以自己选择怎么去,走路,坐车,跑步,想怎么去就怎么去。所以,在学校和在社会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女性生儿育女之后,家庭有没有后勤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些同事的老人乐于帮忙照顾小孩,那么她的精力就可以更多地放到事业上。
当然,书没有一直鸡汤鸡血下去,最后一部分,提到人生没有假设的跑道。很多自己焦虑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又开始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焦虑,开始提前为孩子计划,在起跑的时候用力地将孩子推出去,以便让孩子获得一个较快的初始速度。其实,孩子从来也没有说他们要去哪。
对于大多数人来书,竞争的目标是争夺资源。竞争不代表不正确,我们的真正目的应该在于体验。在山脚下看到的风景和在山顶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体验一下山顶上的风景,却不该把爬上山顶当成自己的目的。所以,作者说,自由意志下的自由体验,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
还很有感受的一点是,作者提到即便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最重要的三要素是运气、智慧和努力。提到运气,其实跟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啊。不是有些行业有它的黄金时代吗,说是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中国有一批人都是在时代大潮中富裕起来的。拿自己举例子,我上大学时,全国一共二十多所学校开设了专业,也就是,竞争只在这一批人中进行。现在呢,已经上百所了吧,学生压力自然更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