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与“新清史”——来自日本学界的观察
最近几年,“新清史”在中国国内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无论是在大众媒体还是学术界,都有很多人参与到“新清史”的讨论当中,这其中,不乏有一种声音认为,源自美国的“新清史”实际上是二战以前日本“满蒙非中国论”的翻版,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那么日本学界对于美国的“新清史”有什么看法呢?
发表于2018年3月的《日本における「清朝史」研究の動向と近年の「新清史」論争について―加藤直人著『清代文書資料の研究』を中心に》一文,讨论了日本的“清朝史”研究与美国“新清史”研究之间的差异。
首先,作者认为,日本的“清朝史”研究有以下4点特色:1.非常重视满文档案的利用。2.日本“清朝史”学者的满文水平整体较高(相对于中国和美国)。3.注重实地考察。4.以实证研究为主。
作者认为,日本“清朝史”与美国“新清史”的最大差异,在于两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日本“清朝史”研究最初是日本侵略扩张下的产物,其目的在于自我合法化,因此主张清朝是异族统治,满、蒙非中国的一部分。因此,日本的“清朝史”研究范围最初主要是距离日本较近的满洲、蒙古、朝鲜等地,时间也主要是清初。与之相比,美国的“新清史”则没有这样的政治背景和目的,因此研究范围更广泛(全球史视野)、研究时段也更长。
另一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日本的“清朝史”研究主要是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而“新清史”则擅长理论上的思考。所以日本的“清朝史”虽然注重实证研究,但对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较慢,新的理论范式的产生也不易。同时,“新清史”研究不局限于满、蒙地区,因此除了满、蒙语之外,还利用其他多种语言,但这样容易导致对特定某种语言不精通,而且由于近年来西方史学理论不断发展,因此理论的转换也频发发生。因此作者提出,到底应该更重视实证研究还是理论分析。
最后作者简单回顾了“新清史”在中国的反响,认为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认可“新清史”的学术价值,但是多数仍出于政治等原因对“新清史”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