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影评-李安《推手》
这是我的第一篇影评,选择的是李安的第一部电影,蛰伏十年之后的作品。重看李安早期的电影,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是什么指引我在这个时候看到了片子的妙处,我无处所知,也许是神,或许其他。李安开启了我电影新的世界,成为了我极其崇拜的导演之一。
我想用我浅薄的知识和真诚的心谈一谈推手这部电影的制作。
剧本:①人物塑造。 父亲,一开始便是父亲在练太极的画面。父亲练太极或打坐是片子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片子展现生活的平静与下一个人物的进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既提供了叙事也平衡了影片的节奏。父亲代表看起来是严肃但是温和的,其实内心有着极其大的冲力。也许就像太极一样,不爆发即可,爆发即令人刮目相看。父亲的虚心和父亲对于事件的固执都体现了人物的正反面。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将人物的霸气与柔情糅合在电影生活之中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推手的影片发展伴随着人物的转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父亲的倔强或者说强硬也好,对于看影片的嫌弃和吃着大肉还劝儿媳吃肉、炒菜等情节看出,父亲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对待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让后来的离家出走变得可信。有人会说,家庭的因素更大。而我不否认,我只分析影片的创作,这些都是潜意识,让观众让生活变得逐渐合理。众所周知,如何让观众很快地进入影片,靠的就是人物的可信。人物是影片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或者说影片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父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接受耳机开始父亲就一点点开始屈从,或者说对生活的接受。多次叫儿子不要管自己去照顾儿媳。这是中国所有的父亲的通性,展现了李安对生活的观察与体现。电影是提纯的生活。影片开始大量展现父亲与儿媳相处的画面,儿媳只有厌烦,而父亲却展现的方方面面,为之后的发展提供了种种铺垫。让观众有了心理准备。郎雄所饰演的父亲,在李安的笔下刚硬却柔情,坚强却无奈,较真却可爱,和蔼却严肃。
主角,人物的出场即大量表现了既要照顾父亲也要照顾媳妇的大量情节。像一个中转站一样,不停地传输着对上对下的各种信息,所有人都是围绕他。这是一个全面的家庭,人物也变得有理有趣。不打算搬家、媳妇不让睡、责怪媳妇、不停地寻找走失的父亲等等画面展现了他对于父亲的爱,那种敬重和想要报答的心。一直处于屈就父亲,与媳妇讲道理的情节里面,人物一直显得很累。没有过泪水,也没有过欢笑,只有赤裸裸的前进着的生活。与前面车争吵的戏是喝酒之前男主最爆发的一场戏,看似时间很短也在讲着其他的事情,但是体现了男主的压抑。为之后的爆发与父亲离开后的自责做着大量的铺垫。一种生活的无奈摆在他面前,但是他还是尽量满足父亲,照顾妻子。一个让人喜欢的丈夫却没有丢失自己、一个让人喜欢的儿子却无奈于生活,在所有生活困境面前,男主都选择了前进,去想办法。
儿媳,对于生活各种的难以忍受,影片开始大量交代对于父亲的难以忍受与自己事情的焦虑。一开始就在想别的办法在躲避,从没有正面解决过。捡烟头的细节展现了对家的守护与对父亲的原谅,对于她的背景片子里体现的很少,有且仅有的一次是对白,还是侧面突出了主角对父亲的照顾。她的作用提供给了主角另一个压力,也是每个事件的催化剂。
陈太太,一个突然出现的人物。他的出现让父亲这个角色更加的厚实,好多父亲的背景都是在与陈太太聊天的时候讲到的。看起来很欢乐,无缺口。在郊游中也展现了她另一面,难过与孤独。不得不说李安真的很会谈恋爱,女人总是很有心机,而男人总是后知后觉。好多对话在于父亲套近乎的时候展开,陈太太对于父亲的刮目相看与一言即中在一开始两人的相遇即展现出来。这个人物补了父亲的缺口,也给主角找到了一个让父亲离开的理由,还提供了影片温暖。在父亲的世界里,在电影的世界里陈太太都是一道光。
剧本:②细节
片中的细节非常多,且生活,且高超。我是想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来说,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感动的稀里哗啦,都是因为片子里一点点的细节搭建。一般的电影有几处即可令人刮目相看,但推手却遍布全片。耳机,体现了父亲与儿媳的无法共处,也体现了理念的不同。烟头,体现了儿媳也在照顾父亲却没有办法主动去解决。食物、众所周知一家人在一起不得不一起吃饭,食物作为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在一家人第一次吃饭过程中,也是全片唯一所有人都在的一次吃饭,食物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在告诉观众他们终究无法生活在一起。食物让父亲与陈太太的相遇变得极为真实,在饭桌上中国城的老板打算解雇父亲,这也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场所。人在纽约第一解决吃饭、第二解决住。李安选择了餐馆作为父亲谋生的手段,后来父亲在监狱向儿子要一个住的地方。也许你觉得这并不重要或无所谓,但正是这些细节一点点的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也能看出剧本的扎实,在一场戏中巨大的信息量。五子棋、宝剑、父亲去找陈太太时的衣服转变等等等。
剧本:③节奏
影片讲了一个父亲投奔儿子却待不住最后离开的故事,李安是如何讲这个故事的呢。我为什么要写节奏呢,这个片子的节奏就是片子的故事。影片开始节奏平缓,交代了父亲和儿媳在家的各种状态。只有两个人,李安却足足拍了10多分钟,用大量的细节展开故事,扎入生活。也为后面坐了很多铺垫,这里面有很多小的节奏,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如父亲看录影带那场戏,大量分切与对儿媳来讲的噪音充斥1分多钟,在父亲唱的正兴起的时候儿媳忍不住了给了父亲一个耳机。只有一个画面,却让这种生活看起来冷静了起来。故事的进展伴随着节奏的变化,让影片变得极其丰富。主角的进入一下打破了尴尬,却展示了种种无奈,不和谐的生活直到晚上睡觉。之后节奏突然变快,李安讲述了陈太太的出现。之后大量的篇幅描写各个人物之间的努力与无奈。压抑,虽然说压抑并不对,但是确实从平淡变到危机四伏。中间也有很多小的节奏,如儿媳突然胃出血,一点点的充满着不安全的因素。影片中段这个不安全终于出现了,父亲失踪了,伴随着父亲失踪,男主终于爆发了,这时候影片给了观众巨大的压力,紧紧的抓住观众的心。之后便是一段抒情,一段平淡和对于生活背景的种种解读。陈太太引发了下一个导火索,这个冲突还是出现了,父亲还是要离开。一大段舒缓的画面与抒情的音乐展现了父亲独自工作的孤独。这样就结束了吗?这不是这个事件的结果,也不是李安想表达的最终。所以父亲在餐馆又爆发了,儿子与父亲终于见面了,之后归于平淡。人相互之间产生联系,遂发生故事。李安用了大量的情节展现了父亲独处的一段,最终找到了一种算是中和的解决方式。
影片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问题抛出来,抛给每个观众。极其明确。①儿媳想找房子搬出去获得一个独自的空间②儿子不想把父亲送走,却找不到其他的解决办法,只能逐步承受父亲引发的各种问题。之后的故事与节奏变化都围绕着这两个人物的困扰产生。全片都在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找到了一个中和的解决方式。
剧本:④转折
每一个片子的转折都值得研究。
李安处理转折圆滑细腻,不留痕迹。大的转折①主角砸厨房,李安给了足够的铺垫。让观众对主角产生了同情与理解。②父亲的离开,这个时候观众对父亲有了很高的敬佩。主角也没有那么责怪。每一次重大转折发生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向往。没有一丝的愤怒,对片中的人物有着极强的认同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每个转折似乎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这种感觉来源于李安对于片子的把握与理解。转折看起来却是一种生活地不得已而为之,主角都是被动的。主动的行为但是都是在生活的被动之下。小的转折则众多①孙子洗澡后父亲与儿媳的反应,将差异放置在生活细节里面,随时间发生的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地方。②儿媳住院后,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拿字画问父亲。这个转折很厉害,儿子想着父亲,而这却让父亲更难受。一个人在难过的时候,鼓起勇气原谅他人很让人同情,父亲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也更一步刺痛了父亲的心。极小的细节其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③主角下车骂人,这个转折不是故事的转折,而是主角心态的转折。主角累了,他把火发在一个无关的事情上面。这对于生活的研究很深,非常恰当的运用到了影片里面。④父亲和儿媳一起打扫厨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可生活不还是要继续吗。对于失踪这件事情,每个人都受到了惩罚,但是都是无心造成的。⑤父亲发烧,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照片,与父亲的谈话后出门笑了一下,之后便是主角安排了父亲与陈太太的郊游。这个转折,这个信息的透露太微妙了。⑥与陈太太郊游时,陈太太爬山后突然哭了起来。受了一种不言说的气,陈太太终于忍不住了。说李安是大师一点不为过,处理的是行云流水。这直接导致了父亲的出走。⑦父亲在中国城餐馆争尊严,这或许也是李安想表达的吧。父亲可以打到很多人,却处理不了与儿子的事情。我想李安用一小段的篇幅去描写父亲的强大也侧面描写了父亲的弱小。这也是人物塑造。⑧陈太太的主动找来,故事要结束了,李安选取了一个极其温暖的结束。父亲可以找到他的生活方式。那是李安的理想国,电影是这样的,但是生活估计早就结束了。
导演:①人物出场
父亲,推手。一系列的动作有柔有刚,配着镜头的运动。气定神闲。
儿媳,从电脑上的字幕开始。写下最后一个字,然后那道横杠跳动了好几下,然后手突然放开,伤心的特写。之后便是结构式画面,两人一左一右,都被框起来。面无表情。
主角,一辆车行驶过来。先是孙子入境,然后儿媳抱起孙子,主角入画出画,虽然焦点就一会,能看到主角脸上是有笑容的,在之后就几乎没有出现过,有但是笑着来没有这么自然。之后便是主角洗碗的特写摇到脸,主角有点心不在焉的和父亲讲话,父亲一直在焦外,讲着没劲,一切都没劲。焦虑与无奈。
陈太太,半只手挡住了陈太太的脸。陈太太走进微笑讲话。在讲话的时候,一个人的手一直挡着陈太太的脸,陈太太挪开那个人的手。展现了陈太太想看清父亲的脸,对于之后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开头。一个极其小的细节,陈太太走到镜头前面,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陈太的脸,陈太若有所思,还露出一点微笑。陈太的出场即展现了对于朱师傅的兴趣。
导演:②表演变化
父亲:
第一阶段:父亲气定神闲,看到儿媳跑步不屑的笑,平和的休息,还比较自如的炒菜,见到孙子后多次欢笑,吃饭被打断的无奈,孙子说儿媳说要搬出去朱师傅的眼球往旁边一撇,若有所思,晚饭后洗碗父亲心不在焉的刷盘子,与孙子写作业时的欢笑。
第二阶段:父亲见到陈太太的自然的欢乐,无心儿媳胃出血后对儿子委屈的诉说,在家时都面无表情或无奈,但出门找陈太太就时常微笑。跟儿子在一起都是面无表情的讲话,与陈太太相关的都会欢笑。走丢被警察送回家时的一声叹息。儿子撞墙时的巨大无奈与难过的表情。
第三阶段:与陈太太郊游时的放松,饭店做工时的为难,被人辞退时的难为情,与流氓打斗前的怒气。最后教太极的平静。
主角:
第一阶段:与父亲讲话时的尴尬无奈与叹气。教儿子读书时的欢乐。躺床上打字的皱眉与叹息。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被老婆拒绝后的面无表情。
第二阶段:看到父亲送给陈太字时的微笑(生活还在继续)。妻子住院焦急的表情。吃饭的叹气。找父亲的焦虑。回家的伤心与爆发。喝醉酒后的疯狂。
第三阶段:决定送父亲走后的从容。父亲走后的自责。失落感。在监狱见到父亲时的哭泣。决定让父亲回来住一宿的微笑。
儿媳:
第一阶段:和父亲相处的厌烦与无奈。夜晚写小说的平静。无奈的有些想哭泣。
第二阶段:没看到书评的沮丧。胃痛的紧张到出汗。和父亲争执的平静与抓狂。丈夫发火的隐忍。
第三阶段:在电视上看到父亲的惊讶。父亲走后的欢笑与平静。
导演:③镜头语言
1、父亲在前景,儿媳在后面,镜头随着父亲转动,父亲大量侵入了整个画面,占据了整个空间。给人一种极强的突兀感,整个人在镜头里在这个空间里并不舒服。

2、儿媳在前景看着外面,无心写作。父亲在后面练太极。一开始在画外,练到画里。给人一种侵入的感觉。

3、两个镜头是连续镜头,导演不停强调父亲在家对儿媳写作的打扰。


4、儿子在前景,父亲在焦点外。两人就这样讲话,一实一虚。景深给了两人隔阂,注定两人最终在不了一起。

5、一个很不让人注意的镜头,机位的选择注定了导演的未来。

6、一个简单的调度,始终围绕故事。主角和媳妇之间还隔阂着父亲。



7、父亲与陈太太的第一次见面,画面传达了生疏的感觉。

8、镜头横移,从陈太太走动到朱师傅那停下,任务调度离开。片中多次的小转折用到这个手法,随着人物进入接下来的故事,镜头是推动力。


9、运动,用镜头表现急促的感觉。


10、父亲与儿子的讲话,倒不如说对着镜头这边自言自语。

11、不和谐的交流。

12、选景,片中有好多结构构图和有寓意的镜头,这里不一一分析。

13、后景叙事。

14、前后景叙事。

15、行进中叙事。


我理解的只是推手这部电影的凤毛麟角。电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从编剧到导演到拍摄服化道、剪辑等等都需要很高的技术与艺术才能获得一部很好的影片。这部影片的剪辑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有些剪辑规避了表演,有的提升了表演。有机会在列举此片的剪辑。
-
山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8 21:11:50
-
星河里的大盘鸡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3 08:27:08
-
pear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1 20:11:00
-
西米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1 15:02:58
-
二十二笔画คิด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6 08:52:05
-
夏晚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14:36:43
-
曦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22:30:26
-
小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23:21:38
-
@故事未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3 10:27:34
-
东木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1 14:19:11
-
黎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1 13:00:4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08:56:08
-
www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1 00:01:06
-
一念永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9 11:24:31
-
仇一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18:06:21
-
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6 21: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