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4.30-5.6)
《湖畔》东野圭吾
最近读东野圭吾的作品好像有点停下来的意思,还有那么一丢丢读一本少一本的感觉。所以我总是非常的克制的在读他的作品。
看到很多人推荐《湖畔》,于是我就读了。这个作品跟他之前我读过的作品又不一样,这次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拷问,读起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因为觉得如果把自己带入到里面的角色的话,自己可能并不能做的更好。
故事就是在讲四个家庭为了孩子的升学的问题,共同组织了一场游学,游学的过程中,有个孩子杀害了另一位无辜的女性,但是四个孩子的家长不愿知道是哪个孩子杀害的。也不愿、不敢、不想面对知道结果,于是四个孩子的家长团结起来想要掩盖这一次事故的发生,故事也由此展开。
中间会有很多感触:
1、为什么明明孩子上了很多很多的补习班,可家长们似乎还是会有“万一”孩子考不上怎么办的想法,然后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到一个升学的名额。
生下来就应该要有自己对孩子负责的想法,通过歪门邪道去“保护”孩子,在我看来,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也不是一种长久的方式。况且,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这些会怎么想?
2、在“杀人”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家长们的第一想法失去掩盖这件事情,把尸体抛进深度达到深度达20米的湖畔,也不愿去直接面对这件事情?
逃避真的就比面对更急痛快吗?书里面也会说到,即便这件事情可以一直掩埋下去,10年、20年,或者警方根本就不会去管这一件事情。那,孩子心里面的创伤难道就可以一直被掩盖住吗?显然不是的,面对是比逃避更加好的方法。
3、为什么那些父母都不愿面对事实,毕竟有四个孩子,杀人的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每对父母有四分之三的几率证明杀人的不是自己的孩子。
还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是想着逃避,与其逃避,不如勇敢的去面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