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中找寻温润的灵魂
虽时隔数天,郑小瑛老师演讲的画面依然在我内心久久停驻。依然记得她风姿绰约的出场,充满着力量,又给人一股亲切之感。对于郑老师,我是非常喜爱的,虽然我不擅音乐,却对像郑老师这样的艺术家有着特殊的情感,就好像音乐与文学于我的意义一样,它们充满着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我能从它们的表达中感受到美与力量。郑老师也是如此,虽年过八旬,却仍然可以从她花白的发丝中看到无限的美的光芒。 印象很深刻的是郑老师对于高雅音乐的理解,她说“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她追求的目标,因而不会因急功近利去追逐‘时尚’,而是耐得住寂寞,坚持辛勤耕耘,播撒“阳春白雪”,收获“和者日众”。郑老师讲述了自己一开始的演奏会遭遇冷板凳的情形,却不仅仅停留在一个艺术家的愤怒当中,而是向民众发出了真诚的邀请。我仿佛可以想象郑老师在每次演出前用通俗的语言向听众讲解演出的曲目了。没有阳春白雪的高贵冷傲,而是真挚通俗的传播。这种特有的模式,给高雅艺术走进民众带来了福音。郑老师在高校里开了一场又一场的音乐讲座,每次都是座无虚席,音乐可以净化心灵,优秀的师者对于音乐的传播,更是增加了我们对于音乐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认知。郑老师坚持“阳春白雪”,坚持交响音乐的“文化性”,是与当今时代追求的短暂的市场效益、文化的娱乐性是不一样的,从郑老师字字珠玑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对于人对于社会的无限关怀。郑老师不止一次提到音乐是能够启迪和提升人类想象力的,“没有具象的音乐,正好能够在激发你感情共鸣的同时,为你提供一个丰富联想驰骋的空间,而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这句话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想,音乐是有生命力的,作为一名中文学子,同样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生命力。我们的时代可能充斥着太多的喧嚣与浮躁,而当我们回归音乐,回归文学,回归到艺术的殿堂中,将会触摸到灵魂的温润。 而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温润而富有力量的女子呀,了解了郑老师学习音乐的经历后,惊叹于那个年代一位女子的音乐成长史,热情的她逃离安稳的家成了工农军的合唱指挥,之后又以高的音乐造诣被选派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流学习,郑老师学生时期的努力与积累,更是给了我很好的启示,越是优秀的人,其背后越是有闪烁的品质。不仅仅是音乐领域,对于我们自身的专业或是兴趣爱好,保留着一份热切的心,相信它也能成为我们心里的一块净土。 郑老师说她仍记得前苏联的老师们对中国学生的深厚情谊。郑老师也不忘带着自己的爱乐团去访俄演出。这是一种互相之间的美好馈赠。尤为感动的是郑老师作为师者,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心坎里,以至有学生只是听了郑老师一堂讲座几十年后再遇见依然记得这样一位普及音乐常识的老师。 当时看着视频听着郑老师兴致勃勃的讲解,觉得郑老师有着几分可爱,我想是一种艺术积累与岁月沉淀聚集起来的大气与从容吧。郑老师分享了自己病痛的经历,也讲述了一次演出现场意外的摔倒,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她的镇定自若,郑老师对于音乐对于人生的态度让我景仰,到最后,我只能如此表达对于她的尊敬与感谢。 音乐讲座结束了,郑老师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会依然植根在我的心里。讲座结束,不代表我们心里的音乐与艺术的戛然而止,相反,郑老师已经在我们心里撒播下了音乐与艺术的种子,相信它们会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