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编剧袁媛:“北漂” 经历是创作优势
今年的五一档,《后来的我们》以碾压之势席卷票房,在上映仅6天的时间里,票房已突破10亿人民币。随着《后来的我们》超高的票房,关于电影的讨论也众说纷纭,抛开业内热议的影片发行话题,我们更应该回归到电影的创作本心。 编剧袁媛聚焦“北漂”人群,在创作中摒弃传统爱情片的叙事套路,运用多线交织的细腻手法,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通过春运和年夜饭串联起来,讲述一对重逢的年轻人在昔日的漂泊和闯荡中散去的爱情。

博尔塔娜
电影《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担任导演的处女作,影片想要表达怎样的一个主题?是什么样的契机促成了与刘若英导演的合作呢?
袁媛
三年前的时候,我跟“奶茶”就已经有过一次合作的机会,但是因为项目版权等种种原因,导致项目没有推进下去。所以那个项目搁置了,后来刘若英导演发给我一个根据她自己的小说《过年回家》改编的剧本。
这个剧本是她跟台湾编剧何昕明共同创作完成的,通过“过年回家”这件事,讲一对情侣在几年之间情感变迁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剧本给到我之后呢,希望我能给她提一些意见。后来我们就见面聊了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很明确的定下一个目标,就是开始着手改编成一个特别适合大陆观众的爱情故事。
《后来的我们》由张一白担任监制,其实影片的主导是由监制和导演的共同来决策,编剧在这个层面实际上是为导演服务的。导演确定《后来的我们》影片“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主题,至于故事怎么讲,她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我们所有人都非常认同她想要传达的这个爱情故事的主题,所以就达成了合作。
博尔塔娜
提到电影《后来的我们》,无论是观众还是歌迷都会不自觉的想到刘若英演唱的歌曲《后来》。那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你与导演有哪些深刻的交流呢?
袁媛
因为一提到“奶茶”,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后来》这首歌。大家会先天的认为《后来》是她最有价值的资源,可能也有人曾经找过她想要去导一个关于《后来》这样的故事。但是她都扛住了这些诱惑,坚持要做一个过年回家的故事。等到我们再次探讨这个剧本的时候,她听了五月天的一首歌叫《后来的我们》,她觉得这首歌特别符合想要传达的意思,所以她决定影片名字就叫《后来的我们》。
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她不太愿意让我们过多地把这个故事跟《后来》这首歌做连接,但是她也很难回避这个东西。虽然一直都想尽力摆脱,但是非常难。你会发现,等到这个电影开始做宣传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奶茶”把自己的歌改编成了一部电影,这个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博尔塔娜
导演刘若英此前表示:“我希望我拍的电影里面的角色是立体化的。”那在《后来的我们》的人物刻画上,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袁媛
在人物刻画的层面上,当时我们在做人物设计的时候也是找了很多生活当中的人物作为参考。因为我们觉得与其自己去想象、合成,或者是从某个电影、电视剧里面去借鉴,不如在生活中去找。因为北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北漂”的故事特别丰富,所以为什么不在现实的人身上去找更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东西呢?
当时我们也是找了各种各样的“北漂”人群,并从自己身边的非常典型、有特色的人物身上取材。比方说,我从自己闺蜜身上有得来一些故事和情节,但我是不可能完全把一个人的生活照搬上去的。我们可以把性格相似的人,他们之间的故事有相通之处的时候,拼凑出比较立体的人物,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真实吧。
比如男主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做游戏的,我们就会跑到搜狐畅游去参观他们的游戏公司。然后又会找到一些业内正在做游戏的,跟男主年龄相近的一些普通人去采访他们。了解他们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以及他们在打拼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时候我们肯定能找到就是某些可以打动人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到最后尽量把它保留下来,想办法把它改编成《后来的我们》电影里出现的情节。
博尔塔娜
青春片一直是市场喜爱的类型电影,但很难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你认为《后来的我们》如何在青春片的市场中做到与众不同?
袁媛
其实这个电影可能不太适合划分到青春片这个领域,虽然它也是讲年轻人的,但是它讲得更多的是大学毕业之后走入社会的一段艰辛历程,它可能更偏向爱情片。所以说,我们先不谈青春片、爱情片,其实任何一个电影想要在市场中做到与众不同,它首先需要是诚意之作,而且它最好看上去非常真实。

博尔塔娜
《后来的我们》是关于“北漂” 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是否也有你个人对于“北漂”的切身体会?
袁媛
对,没错,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北漂,所以说我也经历过北漂的非常艰辛的历程。我可能没有过那么惨的经历,但是同样的感受我是有的。所以,我写的时候可能会相对的得心应手一些。毕竟我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可能就要比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的编剧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吧。
博尔塔娜
《后来的我们》是一个“十年”的故事,如何在两小时的影片时长内掌控时间跨度为十年的剧情故事呢?
袁媛
它有一个十年的时间跨度,等于说是从相遇相恋的开始,到结尾分手之后的重逢之间,我们必须让男女主之间经历几个阶段。就像打桩一样,我们在这十年中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不同的状态。我们几乎是按照之前《过年回家》的那个结构来写的,只不过我们把中间的具体情节都替换成了符合大陆生活习惯以及情感逻辑的内容。
因为情感故事都是以细腻见长,所以我们必须得把这个爱情故事架起一条非常完整的逻辑链。你只要把这条逻辑链理顺之后,就不会觉得这个十年的跨度会是一个很难处理的表现形式。因为我相信只要差不多年纪的人,很多都会有过这种经历。当你去回想自己的一段恋爱经历的时候,你会慢慢的想起来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然后你们在一起的时候都经历过什么,我觉得只要感同身受就可以了。
博尔塔娜
此前你改编的《滚蛋吧!肿瘤君》让观众收获了很多感动,如今《后来的我们》也是一部“扎心”的电影。在剧情设置上如何抓住人心,获得观众共鸣?
袁媛
想要抓住人心,就是一般大家会觉得感动或者是“扎心”。能打动到观众的电影,一定是其中某种强烈的情感,触动到你心底比较深层的东西。那这种情感其实无非也就是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一些在此基础之上变化的一些感情。只要是情感的东西,大家都会感同身受,就是尽量把它描写的自然真诚,不矫情,我觉得都可以获得观众的共鸣。
所以我建议大家平常在看电影、电视剧或者看书的过程中,甚至是生活中或者是平常看到的公众号,只要触动了你的情感,这个情感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有感觉就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因为它将来很有可能就会被运用到影视剧的创作中。

博尔塔娜
在成为编剧之前,你从事过广告,电视,图书出版等多个领域,这些不同的经历对剧本创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袁媛
我觉得任何的经历都会对剧本创作起到作用。比方说著名的悬疑小说大师格雷厄姆·格林,他自己本身就是原英国军情六处的间谍,在退休之后能够写出非常有质感的间谍小说,这肯定跟他之前做过的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之前从事的这些其实更多地是一种生活上的经历和体验,因为你只要和人接触,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在某个领域工作过,知道这个领域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职场是什么样的,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所以现在我有一些师弟师妹,他们可能一毕业就出来做职业编剧,其实我不太建议这样,还是应该花一点时间去跟社会接触,这样才能获得各种素材来进行剧本创作。编剧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领域,积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很多东西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悟。
博尔塔娜
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硕士,主力研究类型电影创作,未来会不会考虑转型做导演?国产电影类型片该怎样面对好莱坞商业片的冲击呢?
袁媛
肯定会考虑转型做导演,因为我本身也是学的导演,始终还是有这么一个导演的梦在心中。
关于国内类型片如何应对好莱坞商业片的冲击,其实我觉得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去对比,因为我们的确跟别人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倒不是叙事层面的差距,而是一种理念的差距。尤其是这两年,从《战狼2》到《唐人街探案2》再到《红海行动》,其实大家能很明显的感觉到现在国内的类型片其实发展得还是非常迅猛的,而且这会成为接下来我们应对好莱坞商业片冲击的一个突破口。但是我觉得靠仅有的几个大导演去做这种突破,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最关键的还是得回归到教育层面本身。
学生们被塑造成什么样的电影人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走向社会之后要从事的电影类型。目前我们国家的艺术院校在传授电影课程的时候,仍然是从一个很高端的审美层面去培养学生。老师让我们看的是非常风格化的电影内容,因为只有这些内容是经得起分析的。但实际上电影行业还是在商业领域范畴内,它未必是多么有智慧有深度有内涵,但是它可以很好地达到娱乐大众、教育大众、启发大众的目的。
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跟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实际上有一个鸿沟或者说断层,造成现在市场上有非常多的项目找不到合适的导演的情况。大部分的年轻导演还在成长中,他们的进程被大大拉长了。
博尔塔娜
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上,文艺片相对较难收获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从剧本创作的角度讲,你认为文艺片如何兼顾票房市场?
袁媛
因为文艺片的这个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就是一个小众的电影类别。所以说难做到票房上的丰收,目前来说这是一个挺正常的现象。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讲,我不建议作品一定要兼顾票房市场,我觉得文艺片如果过分加入票房元素就有一点本末倒置了,因为文艺片的创作就是一个个性的表达,是一个风格化的东西,千万不要为了任何利益屈服、迁就妥协。
博尔塔娜
作为“夏衍杯”和“第七届北影节创投会”的评审,在评审过程中,你认为哪种类型的作品更有优势?
袁媛
之前没有接触夏衍杯的时候我对它的认知其实也有一个误区,会觉得它是国家政府机关组织的一个文学剧本大赛,可能更偏向于一些很正向的主旋律的文学剧本,但是后来我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
夏衍杯每年评出来的获奖剧本很多,大概有二三十个项目,分成三个级别的奖项。重大题材的剧本只会占到一点点比例,其余的剧本,实际上未必是歌功颂德的。它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悬疑片或惊悚片。只要它是积极正向的都有胜出的机会。

博尔塔娜
在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刚刚涉足行业的新人编剧,有哪些建议和忠告与他们分享?
袁媛
我的第一个建议和忠告就是,这是一个非常磨练意志的行业,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轻易被困难任何打倒。只要挺住了,坚持到最后一般都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第二个建议是新人在这个行业当中一开始的地位是非常不乐观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因为利益、署名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你觉得不愉快,甚至觉得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千万不要纠缠在一时的得失之上,一定要向前看,不要回头。不要因为一个署名的原因,就跟对方对抗到底,要相信你的时间要比与人纠缠更加珍贵,与其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还不如抓紧向前看,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一鸣惊人的机会。
第三个建议是永远不要停止积累,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积累自己的经历,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尤其是要做笔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袁媛认为,“要想成为职业编剧,应该花一点时间去跟社会接触,这样才能获得各种素材来调剂剧本创作。编剧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领域,积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很多东西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悟”。
-
葉小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28 15: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