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建筑
查看话题 >这些私藏古镇,惊艳着时光。
云南的这些私藏的美景,就像是从未有人惊扰过一样,不动声色的、安安静静的 惊艳着时光,温柔着岁月。它们不是云南古村落的全部,也不是云南历史文化的全部。但正是因为它们的熠熠生光,才让云南大美芬芳,才让世人读懂云南无须雕琢的独世之美。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中甸即建塘,相传与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为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历史上,中甸一直是云南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地。千百年来,这里既有过兵戎相争的硝烟,又有过茶马互市的喧哗。这里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纽带,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转金筒。

月夜,银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娆,于是,当地人就把古城称做独克宗。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
临沧翁丁村

翁丁是临沧佤山的一个原生态部落,是云南省内探寻原始佤族文化的一处秘境。“翁丁”的“翁”是“水”的意思,“丁”为连接之意,故“翁丁”就是“连接之水”的意思。

翁丁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寨子后山有一片神林,伫立着一棵350年的大青树,粗壮的树根裸露于地面,仿佛是有某种神力加持,庇佑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站在神林的开阔处,整个翁丁寨子一览无余,这些屋子距离都很近,由于旧时的翁丁常常发生战争,房屋间距离相近也就有了安全感,青石铺就的小路鸡肠交错,与蘑菇状的草屋相映成趣。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春可赏野花,夏可览江河,秋冬可观雪景,可走田园。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

走过千年的茶马古道上,田野间恬静安然的村舍,茂密的原始森林,巍峨壮美的雪山,你便会沉醉在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
诺邓古镇

诺邓是云南一千多年未变的最古老的村名,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
琢木郎村

巍山县琢木郞村是千年彝族村,是南诏最后的部落是一个彝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巍山东山琢木郞一带的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琢木郞村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

琢木郎村彝族打歌非常讲究规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这里彝族民间音乐以多样化呈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传承,它们承载着千年彝族历史文化,蕴含和体现着彝族音乐的魅力。
章朗古寨

章朗古寨,是个古老的纯布朗族村寨,具有悠久的历史。 千年古寨,"章朗"是傣语,"章"即大象,"朗"为"冻僵",直译为:大象冻僵的地方。

作为一个千年古寨,章朗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寨内不仅有最古老的布朗族佛寺、几百年的古茶园和幽深浩淼的"龙山"森林,还有大象井、南三飘坟、仙人洞、古驿道、景桑古城遗址、虎跳峡、白水河瀑布等一系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观。
古墨村

古墨村里,树木参天,空气清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川流而过,十几座保存完好的古磨坊就坐落在这条小河上。这里的许多人家还保存着凤庆县江北片区传统石板房,显得古朴贴近自然。古墨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中国避暑小镇。

仅仅是听名字便已经为之陶醉,古老的木板搭建的小桥,山上潺潺流下的河水,依山而建的小木屋,让一切内心的嘈杂都趋于平静。古墨村自带着一份浓厚的悠然情怀,隐于深山。
迤萨镇

迤萨镇,是云南省的第二大侨乡。早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迤萨的先人们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勇闯南路出国门,一批批、一队队马帮。人马同行的壮举缔造了斐声南滇的马帮文化,驮出了一座座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的山城。

迤萨的房屋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传统的居民四合院,还有庙宇楼阁的古代建筑,有中西合壁的古堡式楼房建筑。精巧构架的中西合璧式和城堡式建筑,使山城的空间幅度得到了曲尽人意的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