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教育心理学》03
第三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
一、儿童入学前是怎样发展的

3~5岁的儿童:学前儿童
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
在该阶段结束时,儿童掌握了:
大量运动技能,能够运用身体技能实现多种目标。
对于分类和关系等已经有所理解,获得了有关周围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大量信息。
6岁时:语言娴熟,表达和分享
习得适当的行为以及规则
✍🏻儿童早期的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身体特征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变化
学前儿童在生理方面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提高大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小肌肉群发展:精细动作发展,涉及准确性和敏捷性
大肌肉群发展:粗大动作发现,涉及行走跑步等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
语言习得
出生到2岁,通过感知来理解是其周围环境
通过身体动作获得知识
儿童从感知运动阶段开始向前运算阶段过渡时,开始说话,使用心理符号,运用思维或概念来理解世界。
儿童在入学前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阅读、写作等)
家长与儿童交谈的数量和质量显著地影响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
✍🏻儿童早期的社会情绪发展
交往对象:与父母或监护人建立关系——与其他家庭成员建立关系——与非亲属建立关系——与同伴等建立关系
交往范围:家里——邻里——托儿所——学校
埃里克森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理论:
必须解决主动对内疚的人格危机
1、同伴关系:有助于克服皮亚杰所描述的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特征。
2、亲社会行为:照顾、分享、安慰和合作等指向于他人的自愿行为。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父母管教的方式
温暖互动的氛围中,实施行为的强化或惩罚
(2)让儿童接触具有亲社会行为的成人。
(3)让儿童接触积极表扬儿童的出色表现的成人
3、游戏
学前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大部分发生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根据社会互动水平以及复杂程度分为四类: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游戏对儿童非常重要,因为游戏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技能,并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也强调游戏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能使儿童以高于目前技能水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自由地探索。
✍🏻有哪些早期教育方案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儿童大约都在6岁左右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5岁以下的儿童,应该接受何种教育,人们对此未能达成共识。
幼儿园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但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广泛接受。
1、日托教育方案
为在职的家庭提供儿童看护服务
2、学前班
学前班是更可能提供一种促其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的方案
在学前教育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是准备性训练:学生学习那些为以后正式的学校做准备的技能。
3、学前补习方案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儿童早期教育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进展莫过于为社会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提供学前补习方案。
4、早期干预方案
5、幼儿园方案,渐渐由学前方案来完成
6、适宜于发展的实践活动
这是一种基于学生的个人特征和需要、而不是基于年龄而实施的教育。
适宜于发展的实践活动有一类型是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
注重个体发展
二、儿童在小学阶段是如何发展的?
进入一年级的儿童正处在从快速成长到相对平稳发展的过渡时期。
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转变是小学初期的主要特征。
在入学最初几年,儿童在学业上的成功非常重要,埃里克森的勤奋对自卑的社会危机阶段。
✍🏻儿童中期的生理发展
小学阶段,生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体型变化相对较小。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材相对矮小,体重相对较轻。直到9岁,男女身高体重才基本相当。
成长疼痛:骨骼发展超前于肌肉发展,并可能伴有酸痛感。
四年级后半期,许多女生开始生长突进,直到青春期结束。
五年级时,几乎所有女生开始生长突进。
男生的发育比女生滞后12~18个月。
即使发育较早的男生也要到11岁才开始他们的生长突进。
女生通常在13岁出现月经初潮。
男生在青春期前期结束或开始时,出现第一次射精。年龄约在13~16岁之间。
✍🏻儿童中期的认知发展
在5~7岁时,儿童的思维经过一场变革。
从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儿童中期的社会情绪发展
进入小学时,儿童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思维、动作和社会技能。
小学低年级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埃里克森理论中第四个阶段的危机,即勤奋对自卑。
儿童在
婴儿期——信任感
早期——自主感
学前期——主动性
小学——勤奋和胜任感
小学阶段,通常被称为“我能行”阶段,他们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独立性增强,有一定合作精神
1、自我概念和自尊
对小学儿童而言,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是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明显地受到家庭、学校中的经历以及周围同伴的影响。
自我概念:包括我们对自己的优势、弱点、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感知方式。
自尊:是指我们怎样评价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思维较少具体性,更多抽象性。
在儿童发展的中期,他们开始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年幼的儿童主要通过社会比较来学习社会规范以及各种适宜的行为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倾向于利用社会比较来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能力。
2、同伴重要性的增强
儿童早期发展进程中,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在中期依然存在。父母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为儿童提供了榜样。
同伴群体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在小学低年级,同伴群体通常是由同龄、同性别的儿童组成。
六年级,既有男生,也有女生。
3、儿童中期的友谊
在中期,儿童对友谊概念的理解逐渐趋于成熟。
在3~7岁,儿童通常将朋友看成暂时的玩伴。
进入中期,友谊变得更加稳定和互惠。
此时,友谊是建立在相互支持、关心、忠诚以及相互付出与回报的基础上。
友谊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原因有:
提供情感支柱,提供安全感,认知源泉,有助于个体掌握社会规范、社会交往技能以及成功地解决冲突等。
4、同伴接纳
在儿童中期,同伴关系,最为熟知,或许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同伴接纳,或是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
在小学阶段,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遇拒绝的儿童通常是高危儿童。
更有可能辍学,违法乱纪,在青春期和成年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
有些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有些极被动和退缩,成为受欺负的牺牲品。容易无助。
三、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是如何发展的
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开始于青春期。
青春期或青少年早期——是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青少年中期——相对稳定的时期,调整期和整合期
青少年晚期——向承担责任、做出选择和抓住机会的成年期迈进的过渡期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青春期会表现出一些列生理变化原来不成熟的生殖器官具有了生殖能力。身体几乎所有器官和系统都受到这一变化的影响。
女生青春期发育比男生要早1~2年。
个体发展的时间和速度有很大差异。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智力的生长突进
皮亚杰:
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假设——演绎推理的特性
假设—演绎推理是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大约12岁时出现。
个体发展存在差异。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1、温故知新
2、合作学习
3、用自己的话表达
4、组织活动,鼓励学生使用假设—演绎推理
✍🏻青春期的社会情绪发展
社会化和情绪发生剧变。
希望家长不要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尽管许多家长不愿意这么做。
朋友,同伴接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不被同伴接纳将导致严重的情感问题。
青春期的个体通过与众不同的穿着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他们是隶属于其他同伴群体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可能有:与教师顶嘴,公开与教师作对,逐渐疏远学校等情况出现。
1、同一性发展
步入青少年早期的最初一个标志就是反思,即思考自己的头脑中正在思考的事情、去探究自己的一种倾向。
开始更加关注内心,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界定自己。
开始认识到:
(1)自己的想法、感觉与实际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能考虑到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很容易对自己不满。
(2)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他人的,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认识到他人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是谁,这个问题在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埃里克森的理论,同一性问题。
2、詹姆斯·马西娅的四种同一性状态
(1)过早闭合型
过早闭合型的个体从未经过同一性危机。
他们根据父母的选择而不是自己的选择,过早地确立了同一性。
过早闭合型是一种“虚假”的同一性,它非常固定而刻板,不能用于解决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危机。
(2)同一性迷失型
处于同一性迷失状态的青少年,既没有择业意向,也没有理想信念的任何承诺,他们没有取得任何进步。他们无法解决同一性危机的问题。
(3)同一性延缓型
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青少年已开始尝试对职业和理想信念做出选择,但还不能对任何一种做出确切的承诺。处在同一性危机中,正在尝试各种生活选择。
(4)同一性获得型
反映了同一性的巩固状态。
青少年做出自觉、明确的职业和理想信念的决定。
具有一个稳定的、可以接受来自父母、教师以及同伴的积极回应的同一性体系是非常有益的。
3、自我概念与自尊
青少年的自我描述包括:
个性特征(友好的,让人讨厌的)
情绪(消沉的,振作的)
个人信念(自由的,保守的)
等
青春期开始时,自尊感最弱
早熟的女生以及将要升入高中的学生都将经历最严重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自尊感的下降。
青少年期女生的自尊感要低于男生。
对总体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身体外貌,其次是同伴接纳。
4、社会关系
友谊
总体而言,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增多,多于与父母相处,或自己独处的时间。
在青春期,相互理解的能力、认识到他人也是有自己情感的独特个体,这些有助于朋友间的自我揭示,增强亲密感,提高忠诚度。
试图独立于父母,确立自己的同一性。
同伴关系
实质是以社会地位和同伴团体为特征的。所谓社会地位,是指被同伴群体接纳的程度。
5、情绪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经历情绪冲突
愤怒,是这个年龄段经常出现的情绪,强度大于其他情绪。
6、青春期的问题
(1)情绪障碍:
情绪困扰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应当非常敏感,应当明白沮丧、绝望和莫名其妙的愤怒都是青少年需要得到帮助的信号。
(2)欺侮:
嘲骂、骚扰和恃强凌弱或不友善的行为,在任何年龄段的群体中都会出现。
(3)退学
(4)滥用毒品和酒精
(5)过失行为
(6)怀孕的风险
(7)艾滋病的风险
-
树精泡泡o0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9 09: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