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古籍導讀筆記1
讲师:朱晓海教授 (普通話沒有台灣腔,民國學者之風,直接,脾氣大,總體對庸碌紅塵的當下流行十分鄙夷,但仍為接上潮流而看很多當下的電影。但是對學術是認真的,有料的。穿插人生,社會的大實話,現實主義般的陳述式解剖忠告。)
漢書 共10志
藝文志:收錄從先秦到西漢(王莽)時期,國家官方圖書館里藏書的名稱。(圖書學和目錄學的學界查閱這些時期學術書籍是否屬實存在的權威)著名學者:章學誠《校雠通义》,顧實。
校雠:圖書校對相互印證的過程。一人讀,另一人看閱是否有誤。
志:記。
隋書 共35志 長孫無忌作為supervisor,國史館。
33-35經籍志:王莽到隋這約600年的時間,仍然留存於世的藏書的名錄大全。(圖書學和目錄學的學界查閱這些時期學術書籍是否屬實存在的權威)
卷數不和,如卷數增加,這樣就是會有偽造的嫌疑;也有可能是因為卷數的分法不一樣了(卷數分合),但內容沒有增減;有可能是來自民間的捐贈,使得卷數完整了(以前的條例以卷數給賞,有可能為了賺錢,人性驅使將書籍分成多卷來賺取獎勵)。卷數減少,有可能是因為不和時代的潮流,被刪減去。
經歷時間的考驗仍流傳於世的書,我們必須對其充滿敬意。雖然有過時的言論,但內容充實,無可取替。
印刷術晚唐五代出現了。以往必須手抄書,現在改變了。
唐朝初年官方主持修訂的五書:周,北齊,梁,陳,隋。這五個朝代因為很相近,互相殲滅,歷史相近,為減少不必要的筆墨重複,所以合攏起來編撰成一本《五代史志》,別本單行,例子很特殊。

唐書:(舊唐,五代)經籍志;(新唐,北宋中期)藝文志
宋史:藝文志
明史:史書部分,特例。此前都是從前代到現在一直列到現代。然而明朝只登載現當代名人寫的書,前朝的經典一律不登載。
孔子:素王(無冕之王:有稱王的德行和資質,但命中沒有稱王),歸於聖人和先王之後,集先王之智大乘。
七十二:九是陽數之最高,八是陰數之最高,相乘得七十二。比喻孔子三千弟子中最優秀的七十二人。
諸子:與官方思想相對立,相當於在野的思想。(孔子不屬於諸子之列。)
《認識國學》:文筆流暢,適合古籍入門者。不足在於二十年沒有修訂。學術界是常有新進步的,甚至可能將過去的研究全部推翻,所以常需修訂。
背誦是所有科目的基礎。只有程度到了相當好,才能到能問出有意義的問題的階段,這時候才應開設討論課。
-
桂魄梅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6 19:51:47
-
韧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30 00:10:48
-
雲樵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9 23:35:04
-
load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13: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