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半世纪积攒的通关攻略
1
《玩家1号》有点流水账,单调,和一份游戏攻略相差无几。不,它就是讲了一个玩家怎么打通一个游戏,就是一份攻略。
仅凭以上的断语,这本小说不值一提。但是,构成这份攻略的,却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亚文化,游戏,影视,动漫,音乐与幻想小说,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天才。它的名单列出来,是极客与死宅们的精神圣经,是回首再看赫然侵蚀主流并逐渐上位的“亚”,于是这本小说有了一点集大成的意味。
尽管它相当乏味,可能这也是因为,我离那些亚文化太远。那些古董级的电脑,不会再有人怀念的游戏主机或街机,从未听闻过的像素游戏,莫名奇妙的电影和音乐,无知是一道屏障,把我和文本指涉的旨趣隔离开来。我怀疑中国读者未必有多少,能在这本书哗啦啦的场景切换中感应到振奋。
2
虚拟现实据说可以改变以后影视的生产与消费。这一点似乎还很遥远,但虚拟现实这一题材,在文字故事上已开始混淆科幻与奇幻的边界了。科技与魔法,水火不相容,但有了虚拟现实,类型的嵌套变得轻而易举。
在一个虚拟游戏中进行主要的活动,小说切换场景无比便利。或者志不在于此,或者忽略了点到即止会导致印象淡薄的问题,转马灯般在不同的场景中游走,我看到了元素充斥,类型反而模糊。丢掉了枷锁,也失去了章程。但细想一下,似乎也是迫不得已。主角遇到的每道关卡,都需要在游戏或影视中解谜。而对应的作品类型不同,他有时科技,有时魔法,堆砌出来,就成了一份攻略的串联。
国内垃圾网文的做法,是把这些串联无限延续下去。这本小说,适当地克制了一下,只是无法改变攻略串联的本质。
2.1
如果,书中的街机游戏,我有玩过;低成本B级片,我有看过;摇滚乐队的歌曲,我有听过,那么,凡一提起,必然有故人久别重逢的嘘唏。可惜都没有,再加上白开水的叙述,很难和主角的激动有共鸣。
而且,每一道难关,都必然是主角熟稔的作品,哪怕是再偏门的电影,再变态的游戏。即使他不会,身边的朋友马上可以补位。虽然,书中已有大量铺垫,他们为赢得游戏,已研究了无数次游戏主人喜爱的作品。只是反派太弱,主角光环又强,最后还来了一个无敌的GM相助,一切索然无味。尤其潜入反派公司内部一幕,这么容易就取得了内部系统的BUG,只能说作者偷懒了。
即使加了一个名次排位的变化,和一段网恋。
3
一边是闻所未闻的上世纪亚文化名词,一边是我们这里刚刚死去不久的网络热词。
译者想让语言活泼点,用心良苦,效果欠佳,自以为风趣的“本土化”网络俚语,令人出戏且尴尬。
4
说实在的,凡是在虚拟游戏中进行的场景,几乎都一目十行。过度频密的场景切换,蜻蜓点水,解说的信息量庞大但有效叙事成份太少。
几处稀少的线下场景,一副末世,倒是可以看一看。最终,也点出了一个主题,虚拟不能取代现实。好像电影的也是这样。只是当虚拟现实真正普及时,再过半个世纪,我们所有的亚文化,会不会,都在另一个世界诞生?而那时,就是一部流水线作品,又可以凭借什么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