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思
又到了做选择时候。
近来事情多且杂,情绪和状态也在不停波动,又面临琳琅的选择,思虑常常很多,很多思考最终随情绪一起消逝,那么姑且记下一些触动之处。
首先是Y同学吧,她在大众视域中的出现对我而言是一个警示。她的经历和作为大概就是我想象的大学生生活应当的样子,而若不是她的出现我几乎要遗忘了。诚然如她所说,相较于我她可能是是既得利益者,但我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当也是既得利益者。近两年的时间我花很大精力处理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似乎变成了生活方式上的中产者,对社会和他人关心的越来越少。我在给自己的新年寄语里面写一直在寻找和探索自我,内心的自我和时代中的自我,这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之后必要的工作,我似乎也找到了一些重新安放自己灵魂和生命意义的场所,但也只是开始。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做得太少,我沉湎于享乐主义和肤浅的话语体系,在对知识和思想的浅显理解和片面表达中寻求虚假的自我满足,所以在学业上,尽管接受了很多老师的f有体系的知识讲述和学业指点,我仍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独立且成熟的思考,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很不合格,根本不是。我似乎心系社会,可我什么都没有做,在复杂的事态面前往往畏缩不前,甚至在学业上也能拖则拖。如今反思,我根本忘记了我在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做什么,如此,我何必在这里痛苦纠结,消磨时间的事情本是哪里都可以做的。
我如今确实对大学生对国家的所谓使命感有所犹豫,但对个人和社会不是。为个人的考虑不是利己,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对社会能有怎样的洞见,如何不随大流和被时代裹挟不得翻身,如何多元认同,如何真正对那些我们视野之外的人有益。
这两日分别与学院三位老师聊了一些,从他们身上我着实看到学者的风骨,那些我以为注定会失落的理想主义、真诚态度、自由精神。他们或是温润,或是洒脱,或是严谨深刻。我显得比他们还要苍老。他们的一些教诲我已经在上面的内容中提到了,希望能以此不断鞭策自己。
非常有幸,其中一位老师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了对学生的寄语,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寄予,但对他的思想和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看着他写,那句话是: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 is how the light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