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48小时潮州行速成记
48小时前,我在豆瓣刷到一篇关于潮汕美食的日记,心向往之!
36小时前,得知我导准备飞海口开会,顶着甲方催图的压力,订票,去潮州!
24小时前,翻贴刷攻略看地图查公交,毕,定下闹钟,开心到飞起!
18小时前,被闹钟叫醒,背上书包,出发!
九点半,D2335缓缓驶入潮汕站。和全国多地争抢高铁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潮汕”本不是城市名,潮汕站位于粤东潮州、汕头和揭阳三市中间,三市共享。
潮汕站不大,出门右转配套的公交换乘中心略简陋,往来潮、汕、揭三市的公交分组排列。潮州高铁快线K1路上车八元,人工售票,不接受移动支付。
一个小时车程,南山市场下车即牌坊街路口。十点半,人不多,部分店铺还未营业。
牌坊街是新建仿古建筑群,骑楼,但带形灰空间多处被商家占用,步行体验一般。街上连续设置牌坊,且皆配典故,但牌坊太新,毫无代入感。
牌坊街的业态以餐饮为主,辅以少量“潮州特产”,皆是可入口的。街上的店铺虽都有本地人帮衬,但大多数运作成熟,一半连锁。
甘草水果,和厦门满大街的水果捞相比,单价相仿,样式少了一些,但甘草清香久久驻足舌尖。
这是否是潮汕传统我没有考证,但“凤凰”两字多少有靠拢潮州“凤城”雅称的意思,姑且相信它吧。
类似炸臭豆腐,但不臭,且更酥,浇上卤汁略发酸,见我讲话毫无当地口音,老板叮嘱每口都要配合薄荷叶一起食用。
牌坊街往前,过开元寺左转,进入西马路。
西马路没有过整治和修缮,也不是美食一条街,相反,街上婚庆用品在数量上有着压倒性优势,比如潮州特色的“出花园”和“半外甥”。
但觅食经验和专业直觉告诉我,这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城市味道。
十块钱一份,可以干炒也可以加卤汤,我点的干炒。虽然在厦门吃过粿条,但我在靠近摊位前还是确认了一下“粿”的正确读音。
说实话,吃着淮扬菜长大的我并不能描述出粿条和其他条状面食的本质区别,但加了豆芽、生菜和肉之后,口感恰到好处。当然,加不加辣这种问题在这里是没有的。
春饼之类的,和在北京吃的不是一回事。口感更像南方的春卷,但更酥,更面,馅更少。第二个忘了叫啥,虽然外形不同但口感和春饼差不多,你看他表面有虾!
油炸肉丸,忘了具体叫什么了,怀疑根本浑水摸鱼的外来物种,五块钱三个,略坑。
好吃的!甜,有清香。
走完西马路,西湖公园转一圈,西湖片区又吃了一份杏仁茶,还有镇记牛杂,不错,桌子支在街边,农用机车贴着我的桌子开进巷子,奇妙的体验。
牛肉丸,非常劲。
以及肠粉,特别好吃,有多好吃呢,就是我吃完了才想起来没拍照!
我在扬州长大,苏州念本科,一年前我第一次吃肠粉应该是在厦门中山路附近,已经没有印象了。第二次是去年在广州一街边小店,非常棒!如同14年北京钟楼附近的烤冷面一样,将我一击命中。
回到厦门后,学生公寓和沙坡尾附近都有卖烤冷面,可味道总让我大失所望。但在潮州吃的肠粉,又巩固了我对这种美食的爱。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只有进入广东境内,肠粉才会好吃?
借着消食,转到市政府又从潮州大道转回广济桥,撸了几张潮州新城的照片,懒的修,再加上一加手机夜间拍摄的灾难效果,凑合留念吧。
此行的遗憾,一是胃不够大,没能尝试鸭母捻、糯米胀猪肠和其他各种粿;二是人少,一人行牛肉火锅鱼生虾生冰镇竹笋等硬菜无法尝试,希望以后有机会吧。
2018.4.2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