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求职日记】那些过往,心情和建议
Summary: 我是一枚博士后家属,在27岁的年纪赴美陪读,正式开始找工作(我持J2签证,此前已经申请好EAD,申请流程详见https://www.douban.com/note/614688446/)。几经辛酸,终于在8个月后拿到第一个offer,紧接着一个月后拿到第二个offer——最终也接受了这个offer。期间无数挣扎,无数次想要放弃,经历了情绪无法自控到差点抑郁,到餐馆兼职再次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近半年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定位,接触教堂寻找精神寄托,被逼着生孩子,还有那些数也数不清的泪水……这些都发生在这8个月里,成为我人生意义上第一个重大的挫折/转折点。当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心情却淡如清风。只是觉得这一路走的极其孤独,犹如不会游泳的人被抛入大海,从无助挣扎到最终学会凫水成功划到岸边。在此分享一二,不是求职宝典,不是心灵鸡汤,只是想说出来,像是与朋友谈心一般。假若你有同样的境遇,读到此文有所启发,那我经受的这些挣扎也算有一些额外的报偿。
个人情况:国内985院校硕士毕业,文科生,3年工作经验,在电商行业做Business management方向(在美国做business management的,本地人居多)。英语一般,过了六级。J2签证并持有EAD卡(有效期还剩2年),后续可根据J1留学计划再续最长达2年。求职方向Business management。
求职历史:
第1-2个月:被母公司无情鄙视
2017年7月抵达美国。休息了一周左右开始找工作。第一步首先联系了曾经工作过的国内公司对应的美国总部。因为有同事推荐,一切进行地非常顺利。但是从7月底接上头,到两次Phone screen完成,再到终面也已经进入9月(大公司招聘耗时两月左右是正常的)。因为对公司文化,团队,项目都极为了解,所以终面的面试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我甚至为这个项目做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执行计划。现场面试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聊的很愉快。飞回家,我就开始了美好的畅想——求职的日子就要结束,自己即将成为一枚美国白领,高大上的日子就要来临。
面试后一周收到通知,悲剧了。接到电话的场景至今记得很清楚。我和朋友在健身房,听到铃声的我从跑步机上下来,心情激荡。对方说完之后我直接泪目,强忍着问了被拒的原因,HR说了几句废话。挂了电话后,与朋友速速分别,回到家哭了整整一个小时,昏睡过去,醒来接着哭。又昏睡了一整天。然后打电话给招聘经理(前同事),聊了一些悲剧的细节。大意是没有美国本土工作经验,与商业伙伴或者同事沟通可能有困难。接着哭,昏睡……
我感到屈辱又难受,不能说像是被亲人和朋友背叛,更像是自己背叛之后遭到了报应(我曾从这家公司离职去往另一家企业)。心里一直问:“为什么?曾经的我在这家公司备受认可,如今却沦落如此境地。为什么?”另外,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对比之下所产生的情绪失落,像是天崩地裂般,眩晕,压抑,每天一早醒来都会失望,因为发现一切不只是梦。
不过,期间也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闲不住的我从8月下旬开始了一份part time job,在一家日韩餐厅做服务生。感谢这份工作,让我有了正常的生活日程,不至于让自己溺死在悲伤里。二是,我面试了另一家中国公司的美国office,因为签证(EAD有到期时间,而对方无法sponsor H1B)的原因,被止步于业务二面——这部分印证了我关于J2+EAD身份尴尬不受求职市场待见的猜测,导致我在后续的求职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2-3个月:认清现实就是将自己踩进泥里
日子就这么滑到了10月。因为connection有限,我大部分的简历投递都杳无音信。所以,当我收到这家拍卖公司的面试邀请时,觉得极其意外——而且直接就是终面。也是这种意外,让我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耐心,我没怎么准备就赶赴了终面,感觉良好。我依旧记得回城路上,我给闺蜜打电话,说也许苦逼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结果悲剧收场。这件事终于教会了我:要珍惜每一个机会,因为异国求职,你真的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挥霍。
心灰意冷之下,我决定开始将求职范围扩大到全美,而不仅仅是老公所在的周边区域。所以,我联系了另一位前同事,获得了她曾就职的加州公司的面试机会。面试过程简单而顺利,顺利到让我有些看不上这家公司。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对方认为我非常优秀,但要求的工资太高(自视太高),并因此果断拒绝了我。前同事在帮我分析原因时,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说:“作为一个没有教育背景,没有工作背景的人,你和一个应届毕业生毫无区别,甚至你比应届毕业生还不如,因为他们没有文化适应的问题!异国求职,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言辞犀利而伤人,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承认,在确认了被拒消息那会儿,有种想要拉下脸来祈求的冲动,恨不得跟对方说,给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我都干了。这就是求职心态,绝望之时,一根稻草就是希望。只要将你拯救出泥潭,要尊严干什么?不过好在前同事以“拒绝就是拒绝,再要转寰怕是难了”为由,没有为我作此尝试。
第4-7个月:有些公司,注定有缘无分
2017年11月开始,我接触了一家非常奇葩的公司,并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面试,最后以悲剧告终。这家公司业务成长迅速,其中与我背景相关的职位有好几个,且部门都处于扩招时期。地处东部繁华大都市,工资给的非常吝啬,但架不住人家能sponsor H1B啊。所以,我一口气申请了好几个职位,且都陆续接到面试邀请,就此掉进了长达四个月的深坑。先是第一个职位走到终面了,机票也买好就要起飞了,才被告知系统内职位信息错误,如果我不接受职位A(职位都错了,我接受个毛线),那只能修改成职位B之后,从头来过。我撕了机票,决定从头来过。
鉴于对这家公司抱有极高的期望,我开始在Linkedin积极寻找connection,并成功找到两位在这里工作的朋友的朋友——之后看来此举非常有先见之明。职位B在二面时收到拒信,我感觉不可思议——因为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聊得很愉快,所以让朋友直接找招聘经理询问详情。结果发现是误会一场,他们再次把职位搞错了……拖拖拉拉到2018年1月底,职位B终于走到了终面。面试流程极为正式,耗时半天,面了三场。聊得愉快,悲剧收场,原因是某个测试做的不好。不过,这场面试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与本地伙伴沟通方面的不足——某个面试官使用了一些native speaker tougue, 让我瞬间蒙了,导致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一个慢速回放镜头,你终于看清了一招一式。我也终于明白了与母公司面试时,为何他们认为我沟通会有困难。
不死心。接着开始面职位C。顺利走到终面,安排在春节前一天。终面的流程竟然与职位B几乎一样,连测试都一模一样。我内心狂喜,一路顺顺利利,宾主尽欢。直到面试快结束了,准经理问我对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有何想法。出事了!我提到我最想做的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我用词不够准确,她直接告诉我这个职位不涉及这块内容,是另一个部门的工作范围。我尝试在thank you letter中澄清这个误会。但最后,他们还是以对工作职位理解不够准确为由,再次拒绝了我!我当时的感觉是,悲愤!我找出所有面试官的信息,给他们发了一封邮件,强烈要求他们重新评估这一决定。当然,石沉大海,无人回复。
期间还发生了两件事,对我影响较大:
一是我联系上了一家本地公司,对方因为签证(J2是dependent visa变动太大;EAD有到期时间,而对方无法sponsor H1B)的原因将我秒拒。因为这个职位实在对口,我没有放弃,开始在linkedin上生撩这家公司的员工。天可怜见,还真有一个哥们,是这家公司的品类销售总监,热情奔放地回复了我。在通话过后,他同意成为我的推荐人,并为我主动联系公司一众小头目,给我找到了大量空缺职位。但是,因为害怕再次被秒拒,我只告诉了他我的工作身份,并未告诉他我曾经被HR拒绝过。期间安排了一场业务面试,聊的很愉快。但接着一切戛然而止——在某次邮件沟通后他再没有理我,包括我关于为何隐瞒被HR秒拒的解释,他也不曾回复。其他业务经理也再没有理我。想来是他或者其他同事在联系HR时,他们知道了我曾被HR秒拒,并因此怀疑了我的诚信吧。真的可惜,不为这份工作,而为这个可能成为朋友的陌生人。这也给了我一次严厉的警告,开始思考现有的工作身份下,我应该如何以诚待人。
二是为了开拓我的connection,我开始接触一个教堂,参加教会活动,学习圣经。虽然最后证明这个教堂对我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却让我结识了一群Asian American, 帮助我在与本地人沟通和英语日常上不断提高。
第8-9个月:当你的面试官成为你的内推人
赴美之前,我曾接触过一家中国公司的美国团队,当时止于业务二面。来到美国之后,我依旧关注着他们的招聘动态。2017年底他们有一个不太对口的职位放出。我抱着半是好奇,半是侥幸的心理,联系了之前对我印象不错的面试官之一,告诉她我已经抵达美国,要求与她来一次面对面交流。意料之中的,我的背景和资历不够应聘这个职位。但是,我的态度和热情还是给她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所以,当三月份他们另一办公室开出了一个对口职位时,我再次联系了她,而她主动提出可以做我的内推人。就像坐了火箭一般,我只花了三周不到的时间,完成了HR面,业务面,最终拿到了offer。这个offer的薪酬较低,且远在LA,但是就业务成长上来说是我的理想offer。所以,当拿到这个offer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感觉一切终于就要解脱了。
但是,在此期间我还在接触另一家本地公司。抱着有始有终的态度,我决定走完这家公司的招聘过程。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在面试过程中,我发现这家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竟然是我另一个曾经的面试官——我们相识于一个月之前。虽然他在那场面试拒绝了我,但是他对我赞赏有加。顺理成章地,他成为了我应聘这个公司的reference,并帮助我建立起针对这个职位的强大connection network。因为已经手握一个offer,所以我毫无心理压力。再加上与圈内人士沟通,我对这个职位的理解极其到位,这些都让我顺利到了终面。终面是一个商业计划presentation,我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大胆陈词,其自信程度(在我想来)是bling bling闪着光的。终于,我拿下了这枚offer,而且因为公司对我期望极高,最终给我的待遇非常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以薪酬太低为由拒绝了第一个offer之后不久,那位面试官联系我说他们在NY新开出一个职位,离我更近,问我是否感兴趣。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了——毕竟,没有谁有义务记住你的需求,为你慷慨提供信息。
回首:一点建议,一点心得
建议:
1.尽可能去建立connection。美国的求职市场,没有connection就没有面试机会。除了熟人介绍,我最常使用的方法是Linkedin生撩,效果还算可以。但也有朋友推荐用meet up,关注线下的招聘会等等。
2.Building and connecting the dots. 一场面试其实就是一次相识。每次面试过后,就算被拒绝,也可以与这些人connected并保持联系。只要有心,那些对你印象不错的面试者,会给你提供更多帮助。乔布斯说,connect the dots. 如今想来,我第一个offer的dots最早出现在一年前,而第二个offer的dots出现在两个月之前。所以,不要只看到一时的得失,多关注得失背后能沉淀下来的东西。
3. 资源的寻找与利用。美国以社区(community)为单位有很多求职资源可以使用。求职期间我在本地一家社区服务组织练习英语口语,并接受就业咨询指导——他们在提供职业信息和面试指导方面可能帮助不大,但是好在他们都是美国本土工作者,起码对于口语提升还是有帮助的。当我有重要面试时,我也会预约Mock interview,让他们帮忙修改简历等等。
心得:
1.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美国求职最大的不同是求职周期。在中国换工作顶多三个月,但在这里美国本地人花6-8月是正常的。所以异国求职者要花的时间会更长,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将找工作视为一份工作——我承认这很难,而且我也做得不好。但我的经验是,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活日常,开拓你的生活圈子,让自己每天有事可做,有朋友可相处,而不至于被求职所淹没。我在求职期间,有一份part time job, 要去上英语课,要去教会做礼拜/学圣经,后期在大学里做guest student蹭课——这些生活日常,让我远离了情绪失控。同时,也要给自己制定求职日程,就像是工作日程一样——每天投递多少简历,每周要拿到几个电话面试,一旦定下来就好好执行——这点我做的很差,每次我一有了面试机会,就会停止投递简历,一直到被拒绝,才会重新开始下一轮简历的投递,这大大浪费了求职所花的时间。
2. 重新定位自己,不卑不亢。我一直纠结于自己在国内的小小成就,不愿放下身段从头开始,这让我失去了不少机会,也一度让我想要放弃转而回国。但是,求职也切忌自卑。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样才能找到对口的机会(例如,我最终拿的两个offer都涉及中国市场)。
3. 不要放大J2+EAD签证的影响。会有一些公司介意,尤其是无法sponsor H1B的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公司保持开放的心态。我的建议是尽量找可以sponsor H1B的企业(或者公司实力不强,所以并不关注长远的企业),提前沟通(我一般会选择过了HR面之后,与业务经理沟通)以免浪费双方时间。美国的劳工法规定不得因为工作身份有效期而歧视求职者,所以只要你拿到了offer,J2+EAD就不会是问题。
4. 真诚。美国是个诚信社会,无论是求职问路,还是简历,面试过程中,不要说谎。一方面因为大部分的美国公司入职前都会做背景调查,其次唯有真诚,你才有底气做到不卑不亢。
5. 不要放弃。如果你有的选,那建议你不要赴美陪读,因为对于没有教育或工作背景的人来说,这条路真的很艰难。当然,对陪读者来说做做代购,做个全职妈妈也是不错的选择,没准还能找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单看个人规划。但是如果你没的选,下决心一定要找工作,那就不要放弃,不要盯着“回国”,代购,生孩子这些岔路给自己找借口。勇敢抵抗那些反对的声音,掐死你内心妥协的火苗,义无反顾,抗争到底(我老公的三姑六婆都曾逼劝我们生孩子,我直接甩给我老公去处理了;我老公也一直劝我说可以边生孩子边求职,我差点就要妥协了——叶酸都吃了三个月了。幸好总算熬了出来,好险!现在想想这不过是一种变相的逼迫和欺骗——一旦怀孕就意味着生孩子,一旦生了孩子就意味着全职顾家,三五年后无论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再想回归就业市场就是难上加难)。
6. 活在当下。这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身处逆境的挣扎和痛苦,源自于希望摆脱当下而不可得。我哭的最伤心的时候,往往是从饭店下晚班,拖着酸软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日子又过去了一天、offer依旧遥遥无期,瞬间崩溃,涕泗横流。那时心里想的,嘴里嘟囔的,都是:“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啊?!”“我堂堂一个XXXX毕业的高材生,跑这里来给人端盘子,为什么?凭什么?!”——想回到过去的自豪里,想尽快翻篇找到工作,唯独不想活在当下。所以,对付痛苦的办法,是活在当下,让当下变得不要那么难过,以至于能够坦然生活,过好每一天。
后记:如今我已经接受了第二个offer,走完入职流程。我心里依旧有忐忑,担心会惋惜从此与我的理想工作(offer1)告别,也会担心换了一个行业,以后等着我的是福还是祸。但是,我人生最大的这道坎,算是已经被我踩在脚下了。未来肯定不会是坦途,但我不再那么惧怕。
再后记:因为理解新移民求职的诸多不易,我从2023年底开始,开始从事新移民求职咨询和猎聘顾问的相关工作。如果你是在美国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新移民(或留学生), 或许我这几年的资源积累和经验能为你的求职之路增添一点助力。 你可以通过我的网站找到我:https://brightway-consul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