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diary #art #shenzhen #2016艺术深圳
2016年9月20日
也许艺术作品本身也有自己的回忆,把每个人与它的对视都嵌在自己的密码里。
今年的艺术深圳,让我有机会在三天里与艺术深圳展会进行了亲密接触。1618艺术空间,今年确实投入了很大精力去做双展,作为一个实习生,能帮上一些忙,在忙碌中与艺术家交流,感受各大画廊的作品,乃是一次不多得的体验。空间的水仙、祎祎刚布置完冯良鸿老师的抽象艺术展,又联系各方艺术家,投入精力在艺术深圳展会上,门外最大的装置松尾光伸老师的雕塑作品,日光下,“人影”呈现出不同姿态。
艺术深圳最后一天。
“把那几幅先抬上去” 水仙吆喝着。
刚从公司下班赶来的我,本想趁最后一天,再好好看看展会上的作品,但下午四点多就陆续撤展了,刚从会展中心侧门进入,就听到水仙安排工人把作品抬到卡车上了。
“你怎么来了,都结束啦”
结束了两天的志愿工作后,最后一天撤展时,她惊讶于我的出现,但还来不及说上话,就回头先领工人到展位上打包作品。我注意到她神情有些疲惫,跟开幕那天穿的那套藏蓝、浅蓝色布条相交的连衣裙的她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虽然只有三天,但从布置、撤展,每一步都需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再加上空间自身又有自己的展览,还有各位艺术家的机票、酒店、饭局,想必是几夜没怎么合眼,憔悴之态清晰可见,但是她的忙碌身影,让整个团队的人都感到很安心,展览的成功,她当然功不可没。
从开幕到撤展,有点失落,时间是过得如此之快。
艺术家对话--子博(深圳)
“把门一关,窗帘一拉”, 整个世界就只剩下黑夜与自己,而光亮由此从我手中创造。
子博老师的画总是透露出一种黑暗、静谧的气氛。他创造了一个暗淡的世界,但光源的方向是自由的,他打造的是一个与物之理相疏离的空间,与现世之实相对抗的意识之流。
那幅火车窗外的画,路灯随远处视线暗淡下去。他说灵感来源于一次夜乘火车,绿皮的,古典得很。于观众,过往夜乘火车的经历一样游于脑海中。我们身处明亮的车厢之内,透过自己的映照,将视线投射出窗外的漆黑之中,看过往的层层山林,婆娑的树影,伴着火车轮滚动的声响,虽然窗外只有微弱的绿,你仍然知道它们扎根在那里,思忖着黑夜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偶尔经过一条有灯的小路,它又通向离火车轨道更远的哪里呢?
“你有给自己画过自画像吗?” 我问子博。
“画过啊,你猜是啥?”他一副我一定猜不出的表情,笑着说。
“难不成就是你微信头像?”
“不不不,我的自画像是一只苍蝇,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苍蝇,哈哈哈”
我想那一定是一只极具黑暗和静谧色彩的生物。苍蝇本身,从自然基因看,含四千独立单眼,360度内移动的物体无所不包,即使只有40-70mm,却能洞察周边一动一静。我不知道子博这个自喻的深意,至少对画家这种以眼力至胜,以手巧为基的群体而言,有一双极具洞察力的双眼,想必会比更多人察觉到黑暗中的微妙移动。
山本耀司曾言:“只有作品是不会说谎的,作品会反映你的生活方式”,子博的作品足以言明了他与黑暗投向的一致,但他的黑暗中也有光,只是光源是自由的,由他在作品的空间中一手打造, 黑夜的静谧,多了一丝温暖,正如他,温和不失真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