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谈琴】《琴史》第二十九回 善于劝谏的邹忌
齐威王刚刚继位时非常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一天,有位善琴的人名叫邹忌,对齐威王的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了邹忌。两人见面,相谈甚欢,聊了很久,威王很欣赏他,并让他在宫中的右室稍事休息。没多久,威王开始弹琴,刚刚弹了没几句,只见邹忌推门走进来就说:“您琴弹得好极了!”威王十分不悦,离开琴手按佩剑说:“我才刚刚弹奏,先生进来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认真聆听我的琴声,怎么能知道弹得好坏呢?”邹忌对曰:“不一定需要听很长时间才能判断好坏,您看您弹奏大弦时所发出的声响,缓慢并且温和,这正是象征着国君;小弦不仅高亢明快,并且清亮发越,这象征宰相与臣子;您的手指勾弦时用力,放开时舒缓,象征着政令张弛有度;您弹奏出的琴声如此和谐,大音不烈,小音不灭,配合得如此美妙;旋律富于变化而又前后应和,这象征四时顺畅,回环往复而不混乱,我由此知道您弹得很好。不仅如此,这弹琴的道理就如同治理国家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君主就应该尽心地去治理国家,臣子就应该尽责地执行政令,这样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威王转怒为喜说:“你说的好啊!”齐威王明白邹忌是借弹琴来暗喻自己没有尽君王的职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齐威王开始尽心尽力地治理朝政了。
这位邹忌不仅琴弹得好,而且还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风度翩翩。邹忌对于自己的样貌也是非常自信。有一天清晨,他穿戴整齐,一边照着镜子,一边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当然是您了,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和您比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邹忌虽然听到妻子这样说,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自信,觉得或许自己还是要比徐公差一些。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他哪里能比得上您呐!”第二天,恰好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邹忌与他闲谈时顺便问道:“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他当然不如您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番,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远不如人家。到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琢磨这件事情,心里想到: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情要求于我。他们皆说我美,原来是各有原因啊!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对威王说:“我的确不如城北的徐公美。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沃野千里,有城百二十座,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也会受到很深的蒙蔽啊!”
齐威王说:“是啊,你说得对。”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官吏与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那简直就是门庭若市;过了几个月后,变成偶尔还有人前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劝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劝谏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入手,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了道理和真相。由此看来,邹忌真是一位善于劝谏的人啊。
— — 曲终 — —
《琴史·卷二》
邹忌子
邹忌子者,齐威王之相也,号曰成侯。始邹忌以鼓琴见威王,王说而舍之右室①,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室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悦,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推之深释之舒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盖②,回邪而不相害者③,四时也,吾以是知其善也。何独语音,治国家而弭人民④,则皆在其中,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王曰:“善。”忌善推琴之理以通于政,悟主心以取相印。当是时齐国天下莫强焉,信乎邹忌善知音,而威王善用人也。然则君子之为琴也,岂上繁弦美奏而已哉?固将以治人也,子贱以为一邑⑤,邹忌以相万乘,皆有得于琴者也。
①说:同“悦。”舍:休息 ②相盖:引申为相应。 ③回邪而不相害者:旋律富于变化而又前后应和。 ④弭:安抚,安定。 ⑤子贱:宓子贱。宓子贱有“鸣琴而治”的故事。
-
晚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14: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