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
英文名叫做《The Breadwinner》,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一部动画长片,从片名就可以很直白地了解到剧情内容围绕着一个承担家庭负担的人,但其实整部电影完全不止于此,可以说是生活逼着小女孩帕尔瓦娜承担家庭生存重担,而战乱逼着她们这样生活。
故事背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里自古是处于两国边界,战乱频繁,现在是阿富汗战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塔利班控制最为严格的地方,同时塔利班宣布:“我们给女性定下了严格的德行规范,女人绝不能外出,招惹不必要的关注,如果女人向外人展露自己的容貌,她将受到伊斯兰教法的诅咒,永远也别想上天堂。”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极权统治的地区。
帕尔瓦娜的父亲被塔利班的士兵伊德瑞斯(也是他曾经的学生)以拥有禁书以及教导女性禁书的理由抓到监狱后,她们一家只剩下一个小女孩帕尔瓦娜、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和一个几岁大的小男孩,此时帕尔瓦娜不得不学会如何伪装成男孩辛苦挣钱。
本来并不想记下伊德瑞斯的名字,但是电影中间一个情节让我意识到,这个色厉内荏的青年也是一个可怜人。青年的叔叔让他上车去战争前线,他表现了迷茫与迟疑,连枪口不要对准人都不记得了,可是他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按理说他之前表现得就像是一个塔利班的忠实信徒,不会有一丝犹豫,但是他这样的表现让我猜想,他的内心也有一些对错之分,他在怀疑这场战争,那他就不是一个极坏的恶人,只是一个错误战争下的产物。
影片活生生地展现了战乱之下人类为了自己如何生存,连基本的道德诚信都几乎荡然无存,但是,影片中还是有一些善良的人,即使在这样一个活着都艰难的世道仍然心存善意,愿意对于一个小孩施以援手,比如指路的店长、愿意卖水果的男人以及拉扎克(片中对帕尔瓦娜帮助最大的男人),当然还有女孩最好的朋友—另一个扮作男孩的小菇凉什沃吉娅,小菇凉可以算作是是帕尔瓦娜的引路人,教导她如何用男孩的身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赚钱,并且完美伪装身份。
影片有几个情节很特别,帕尔瓦娜漂亮的红色外衣卖给了一个老爷爷,帕尔瓦娜以为他是买给自己的女儿,但其实老爷爷说:“我要买给我的妻子。”另一个是帕尔瓦娜之所以能够结识拉扎克,就是因为她帮助拉扎克读了一封写有他妻子去世消息的信件,拉扎克十分爱他的妻子,他尝试写自己妻子的名字,他说:“你知道哈拉是什么意思吗?有时候,当你透过晴朗的夜空看月亮的时候,能看到月亮被一条明亮的光圈围绕着,那条光圈就叫做哈拉。我妻子以它来取名。”第三个是帕尔瓦娜的父亲也很爱且关心他的妻子。战乱虽然可以使人的暴虐之心展现,即使是强权政治强迫所有人蔑视女性,但是真正的尊重来自内心,真正的爱高于制度。
如果仅仅是讲述故事情节的话,就不能体现一部电影的优秀了。这部动画电影最特别的不仅仅是动画风格(那种一阵风仿佛就能够吹走里面所有人物的漂浮感),更是穿插在影片中间分段叙述的一个剪纸风格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苏莱曼(苏莱曼的名字来自于帕尔瓦娜去世的哥哥)的小男孩,为了拿回野兽象王抢走的全村人来年的种子,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帮助他人并且获得道具,最终登上山顶见到象王的故事。剪纸的风格穿插着动画片中间给动画带来了不一样的韵味,也使画面风格更加丰富。
帕尔瓦娜就像是那个想要夺回种子的苏莱曼,虽然弱小,心中藏有恐惧的镜子,不敢回头,但是“苏莱曼,要勇敢。”帕尔瓦娜对自己说。
这部电影(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很容易就能让我想到《寻梦环游记》,虽然两者都是从一个家庭入口,《寻梦》说的是个人的追寻梦想以及家庭的爱,而这部电影说的主题显然更加深刻,可惜知名度并没有前者高,事实上,这是一部很值得多刷的电影,看电影的途中我不止一次得想到了《追风筝的人》,像吗?同样是拥有强烈等级制度的地方,同样是孩子的故事,但是《追》给人一种剥离感,不如真正的电影给人的震撼强烈。
最后写下一段苏莱曼最终见到象王时说的话,我想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个“玩具”是什么?
“我叫苏勒曼,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妹妹们总是争吵,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就是结局。”
“如此的混乱局面下,有些人希望领袖可以恢复秩序,但那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写到这里又想起最近上映的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只想说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太过幸福,但是当你处于战乱地区也请在保护自身之余能够坚守内心,做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