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5到晚7的可能虚度
那些曾看过的文章里说,晚八点后是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黄金时间,在看那些文章的时候,我还是二十出头,文章里说的年纪,也深以为然,于是,八点过后,看小说,看电影,看备考书籍,一晃如此多年,却从未想过限制了如今我活动、高度的从来不是八点档,而是晚5到晚7。
这些年来,我从未想过晚5到晚7这件事情,因为没有人能跟你深入讨论这个,大多数人这个时候不是忙于在地铁上找到一个舒服点的位置站着,就是在厨房里围着锅碗瓢盆打转,或者浪费在各种惬意的小时光里,是的,我现在周围的人群,大概只能分成这几类了。
当然不去谈并非都是话不投机,还有一个原因是心虚,即使身边只是这些人,我也没有认真地为他们准备过一顿像样的晚餐,也没有在他们通勤的烦躁中,来一次痛快的聊天,或者一个人不去社交时思索人生的所谓意义。所有这些与生活中的烟火气有关的我没有,与生活中的诗与远方有关的我也没有太过执着。事实上所有的晚5到晚7,直到今天,依然是让我内疚与烦躁的时间段,也是让人无比哀伤的时段,情绪不稳定,做什么事都似乎敷衍,挣扎在工作和个人成长的转换纠葛中,向前一步或者向后一步都在踟蹰……
今天,我练了四十多分钟玉珠铉的瘦身瑜伽,随着最后放松的姿势在床上躺了一会,也算是把未睡的午觉给补了。上一次练习瑜伽也是因舞蹈课在春节假期暂停而练的,各种姿势还在掌控中的感觉并不差。近一年来,常态性的晚间舞蹈班让我自律性开展的瑜伽练习完全停止了。这里忽然想说说自己选择室内练习和因交了钱不得不去的健身的区别,前者是自己觉得需要,内心需要滋养,身体也需要锻炼才做的,运动的过程会把身体从烦躁带向平静,或者让坏情绪逃之夭夭,虽然坚持下来可能也不见太多效果,但是那份坚持还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事。而报班缴费之后的舞蹈,跳着跳着就有了攀比心理,有了执念,就变成了完成任务,因为其他事牵扯精力无法在这方面求好就更是如此了。似乎两个小时交给老师,交给身体运动,就不用担心日常健身压力这回事了。最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心,本来是为了学习一样新事物而开始的,最后却变成完成任务,甚至没有完全去享受过程中的美好,一句话总结,大概就是你给自己单调的生活多找了一件事,你把保持身体健康变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却又不去滋养本该在该过程得到滋养的心灵。得不到掌控感,没有成就感,甚至越来越难体会由此带来的快乐,这应该是人生无意义的投入吧?(该问题也是其他事情正在遇到的,需要另外反思了)
自律可以,比如在图书馆待了三个小时后回来,选择做饭是认真生活,但是没太多必要,又要面对随后的减肥心理压力;选择去公园散步或许有贴近自然让心情舒畅的好处,可是也会有过敏的隐患,而且年龄是个坏东西,真的已经难以无比雀跃地享受自然了,最后是心生一计,选择久未实施的瑜伽,毕竟这个月舞蹈课又停了。通过各种动作来感知自己的身体,灵活的不灵活的部位,赘肉多的或者瘦削的,体态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姿势,视野有限,感觉却可以延伸到很远,思绪也就可以自上而下得游走。看来思考问题不是大脑专属工作,更多时候是需要全身投入去想的。这个时间段,难免想到晚5到晚7的事情,那些不练习的时光,我做了什么?近一年自不必说,赶着上课赶着吃饭,路程上以及各种工作、人际方面的交涉,即使不上课也确实有许多生活琐事需要处理。而往前推几年,那些年,那时的我都做什么?
是的,这个问题几乎让血液停留,突然有一股没来由的寒意包裹在心脏周围。
前两周上完课坐公交回城的路上,与同学聊天,感慨一把年纪还要念书写作业,又是家庭又是工作,精力又不及当年了,当初怎么就没想到早点考早完事,也不至于如今各种压力山大你,当时在想什么呢?然后两人就聊到那时下班后都在干些啥……嗯,游戏,扑克牌游戏……看电影……高度的相似和高度的虚无,让我们大笑起来,且不知她如何,至少在笑的时候我的内心泛出了淡淡的悲哀。
这个小插曲就这么过了,毕竟当下很多时间都还算是在充实地过着,虽然累,往事不堪回首也不能太过沉湎。今日重新想起来,决定那不是是一个要回避的问题,而是一个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为什么会那样,如何改变,才是未来的可选择项。
也许我们终将回归生活,不能没有生活,那用这个时间去认真对待生活的琐事如何?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也许我们要按照常态性节奏运行,某个时间点依然有某个时间段必须做的事,或许放弃那是任务,投入一点尽兴一点又何妨?
也许我们有很多无比纷杂的思绪在驰骋,那就动动手,写下来,过去什么样,现在什么样,将来要怎样。
是的,今日的这篇日记想写这三点,过去的不足总归要直面,当下需要珍惜也要用心感知,最后是展望未来,一个注定平凡的人,如何少积累一点荒废又被后悔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