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自古亡国的君王很多,多是昏庸之辈,至人民于水火而不顾,导致的国破家亡。南唐后主李煜倒不是因为昏庸,而单纯只是不擅于国事,沉迷于琴棋书画之中,空有艺术修养,却无开疆扩土之能。亡国并不算冤,甚至于身陷囹圄之时,还写诗来表达不甘之情,最终导致了杀生之祸。这点,不如一蠢到底的蜀国二代君阿斗了,国破家亡之时,毫无悲愤之感,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言,浑浑噩噩了却一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我从中学就会背诵的一首词,少年时总有些对未来的悲观,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其实并不懂这首词作者真正的悲凉心境。或许他写的时候,已经知道说出来必死无疑,但还是与《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同写了出来。说李煜是个柔弱的文人,其实他是有非常有脊骨的,国破时降了,是否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而写这两首词的时候,他成全了他性格中不畏死的气节,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骨气。
《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是我认为最悲壮的诗人,一生没干什么正经事,没做好皇帝的本职工作,写诗作词是把好手,临时前写的这两首诗给自己带来了毒酒,明知写了会遭来杀生之祸,他还是写了,气节犹在。
古代还有人在人是死前写的诗,如曹植的《七步诗》,被其兄长曹丕逼迫写的,出发点是为求苟活,不如李煜的求死。
虽然,两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