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上的玉禁步
阳信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明代毛思义妻刘氏画像上绘有形制标准的“玉禁步”,“玉禁步”从明初的“白玉云样玎珰”发展而来,标准的“白玉云样玎珰”饰件较少,缀在长长的丝组上,显得有些稀疏,後来在实际制作时不断丰富细节的装饰,所缀玉件逐渐增多,最後定型为多排成对玉叶与各式小玉坠、玉横梁的组合,相关实物多出自明代后妃及藩王妃妾墓葬中,如梁庄王妃与明神宗孝靖皇后的“玉禁步”。


梁庄王妃玉禁步有二组,复原后通长59厘米和60厘米,二组均缺少顶部的荷叶形提头,现存玉饰件用四根丝组穿连,共有八排。孝靖后的“白玉云样玎珰”通长61厘米,顶端缀鎏金铜钩一个,下为荷叶形鎏金铜提头,两面均浮雕云龙纹,每面各嵌红宝石二块、蓝宝石三块,底边有四鼻环,分别系四根黄色丝组穿玉饰件,共有十排。慈圣皇太后冠服中有“金钑云龙嵌宝石珍珠荷叶提头浆水玉禁步一副”,所描述的荷叶提头与定陵实物一致。


现在博物馆或图录中展示的“玉禁步”绝大部分是复原後的效果,原本附属的丝织物大都腐朽无存,因此很难反映出下葬前的真实状态,刘氏画像中的“玉禁步”每一组都缀有红色丝穗,应是当时通行的做法。
如清宫旧藏的明晚期“玉禁步”(故宫定名为“玉组佩”)就是一件难得的实例。该件禁步通长53.6厘米,由53件玉饰串成,题材为“八仙捧寿”,顶部有寿星骑鹤式玉坠和金质双龙提头,下垂四串玉件,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造型有凤、卍字、寿字、双鱼、寿桃、戟磬等,第5组应是八仙人物,各玉件用黄色丝组穿连,以盘长结相间,上部与底部均缀有黄色丝穗。






从画像与晚明实物来推测,大部分出土的“玉禁步”可能都曾装饰有类似的丝穗。这些成组的玉饰件和男子的玉组佩一样,在行动时会互相敲击,发出“丁丁当当”的清脆声响,所以人们用其声音来命名,称为“丁当(玎珰)”。《客座赘语》云:“又以玉作珮,系之行步声璆然,曰‘禁步’。皆古之所谓‘杂佩’也,古取其用,今取其饰也。”与禁步外形相似但细节和佩戴方式均不同的还有坠领、七事等物,常被今人混作一物,以後再另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