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苏枕书 |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
(原载于公众号:中华书局1912)
嘉庐君:
你所喜欢的木香花已开了,然而今年你并没有来,幸好植物年年是不变的。昨日去看邻家那架木香花,太阳极好,春天似已结束。往来游人无忧无虑,更与我的心焦对照。蒋捷有一首《解佩令》,说“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听这语气,一定是心情愉快清闲时的句子,春天无论怎样都是好的,而我却为这无边春色深感焦虑。
堆积如山的事务,停滞不前的研究,这是第一重焦虑;另一重,则近于伤春。艾朗诺有一本书,《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很喜欢汉译的书名,美深具诱惑、激情、危险、悲哀,足令人焦虑。走在热烈的阳光底下,天蓝到发乌,植物鲜绿,各种花开得疯狂且无情,看着这一切,我甚至觉得忧郁。杜鹃是很呆的植物,一开就是大片,不见哀愁。纤细的虞美人,优雅的鸢尾,花瓣精巧的花水木,不知为何都开得这么好,几乎对我是责备的意思。
因为忙碌,很晚回家,路上看到灯火通明、作业不息的《京都新闻》印厂,以及早起遛狗的老人,又忍不住焦虑。失眠的清晨,知道天快亮了,听见窗前的鸟鸣,更觉愁肠百结。或许晴天总暗示积极进取,催促人们爱惜景光。倘是雨天,懒洋洋躲在家里看闲书,也不觉罪恶。因此,多么渴望雨日啊。为缓解焦虑,最近两天,都在黄昏去吉田山、紫云山散步。夕阳涂满吉田神社的朱红鸟居,无论见过多少回,都觉美至惊人。有一树晚樱,在温柔清风里摇动满枝花团,簌簌有清音。缓步拾级而上,道路被浓荫遮蔽,神社附属幼儿园旁的池水中有鲤鱼跃动的清响。有时脸上觉得有很轻的牵绊,想是所谓的袅晴丝,拂也拂不去。
宗忠神社昨日有春日祭典,然而去时已结束,白襦紫袴的巫女正洒扫庭园。舞殿前一架紫藤开满珠玉簌簌的花,喜欢极了,忍不住伸手去抚。紫藤实在是美好的植物,远处山里的藤花想必也极好。四年前的春天,跟香织一家去她外婆家,沿途所见青山,尽是大片山藤。紫色与碧色在一处,搭配最好。同类的搭配,还有鸢尾、楝花。那样的风景,不知何时还能再看一次。
紫云山是金戒光明寺所在地,自从探索寺内名人墓地之后,又来过好几回,道路已很熟悉。此二日都是无比明净的青空,小小一片上弦月,飞机划过天海,留下长长的清亮的尾迹。阿弥陀堂内僧人正做晚课,悠长寂静的诵经声,令我徘徊不去。半掩的纸门内,看见金身佛像与灰袍的僧人。木鱼与磬声,清长安定。僧人们都很瘦,仿佛瘦,才是修行的样子。
登上石阶,至文殊塔前,回望城中灯火与无尽江山,惟有静默。每至此刻,都真切地知道:他日离开之后,不知要怎样怀想。石阶罅隙遍生杂花,小小的,很可爱。漫步至西云院,刹那邂逅满园牡丹,幽香盈人,端庄不可形容。还是前头那首词,说“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实在怅惘。“楝花风,尔且慢到”,后日将与友人去冲绳八日,如此挥霍时间的旅行,我不安了很久。想来回京都时,花事又一番更迭。
松如
2015年4月28日凌晨
这段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社《京都如晤》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客居京都,爱看书、买书、逛旧书店。《京都如晤》作者,著有《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的日常》等,出版《浪人》《东京爱情故事》等译作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