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与电影
硬件技术如3D,以及专业技法比如镜头运用,这两个方面的进步属于电影史,对于普通观众并没有多大意义。《阿凡达》也许会在电影史上留名,但一百年后特地去找出来看的一定是极少数人,就像梅里爱的《月球之旅》(其实很讶异豆瓣上居然有1020人看过,这说明对电影史有兴趣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有时候长镜头对于主题表现不可或缺,并且还表现出导演强大的场面调度能力。但这些对于一部电影应该处于次要地位,如果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安哲和贝拉塔尔长镜头运用纯熟,但观众大都睡着了;当然他们在影史留名,主要还是下面的原因。
影片主题、剧情、叙事手法等才属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是属于广大观众的。导演其实也无须囿于技术和技法,把一个故事说溜了就好,比如伍迪艾伦。非专业人士写影评的话,关注这几个方面也就够了。
似乎艺术史与艺术,音乐史与音乐,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因为技术与技法的革新,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作品本身似乎并非上品。
--------------------------------------------------------
奥逊·威尔斯在拍摄《公民凯恩》时,在片中堆积了一些革新的技术,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系统应用、过度的移动摄影和对音响的研究等。《世界电影史》P397
影片主题、剧情、叙事手法等才属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是属于广大观众的。导演其实也无须囿于技术和技法,把一个故事说溜了就好,比如伍迪艾伦。非专业人士写影评的话,关注这几个方面也就够了。
似乎艺术史与艺术,音乐史与音乐,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因为技术与技法的革新,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作品本身似乎并非上品。
--------------------------------------------------------
奥逊·威尔斯在拍摄《公民凯恩》时,在片中堆积了一些革新的技术,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系统应用、过度的移动摄影和对音响的研究等。《世界电影史》P397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