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辈的困境
查看话题 >妈妈的日记—我的母亲
写在前面的话:我的妈妈是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算是一个比较封建传统的女性,在我眼里她是一个传统、认真、带点不聪明的小聪明的女人,这种聪明,在我看来,甚至是有一些些的小笨,说的好听一点就是“有点单纯”,再好听一点就是“傻的可爱”。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她学习特别好,加上我外公是一名老师,全家人都有一个特点:爱看书。甚至是爱写文章。2015年-17年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几年,我的妈妈先后经历了母亲的去世和一场手术以及重生般的虚惊一场,她开始想慢慢储存一些人生中的回忆。她常常问我能不能帮她手机里的照片储存在硬盘里,也常常跟我说以后退休了之后就要写作之类的。(她内心是很爱写作的)。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妈妈老了啊,她想很用力的去感知一些存在,好好的跟这个世界道别。说到这里,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点无奈,是那种没有办法的,毫无声息。
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一个小孩,也许在慢慢老去的过程中,许多道别,无法阻挡。
我的妈妈开始报名了一个写作班,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她每天强制规定自己写一篇短小的文章,每天都发给我看,文风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一些朴实的文字,还带一点流水账。跟她本人很符合,带点傻气。但我在每次笑话她可爱的同时也无数次的被这些小文章感动到哽咽。所以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她记录好,因为这是一些最宝贵的内心活动,无法复制,应该被好好珍藏。
以下是我妈妈写的关于我外婆的故事,这篇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看一遍,就想我的外婆。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苦水里泡大的”。母亲是家里的大女儿,下面有六个弟弟,外婆虽然只有我妈一个女孩,但并不怎么疼她,这跟那个时代生活艰难和封建思想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到大,母亲一直被当作一个劳动力使用,她刚刚能背起菜篮子走路,就到田野里割草喂猪,稍微大一点,跟着外公干农活了。空下来,还要带弟弟们。后来,妈妈跟我们说,她经常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哭,大冬天的让她洗衣服,本来衣服就单薄,冻得两双小手像红萝卜似的,都麻木没感觉了。又累又冷又饿,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也许是童年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在她成年后虽然命运坎坷,但她一点也不悲观,总是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磨难。她做过很多事,外出做小工,补鞋、卖豆腐、做保姆、甚至只有男人才做的鸡毛换糖她也会做,为的就是能养活我们五个姐妹兄弟。她嫁给爸爸的时候,爸爸家里很穷,只有一个奶奶和五间破房子,她第一次见到我爸,爸爸穿着一件衬衫后背从脖子这里一直破到下面的衣服边,整个后背都露出来了。她也不嫌弃,她说:”穷一点不怕,只要大家同心用劲干,什么东西都会有的。”事实上也像她说的那样,自从妈妈嫁给了爸爸,虽然添了我和弟弟妹妹,家庭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家从村里最穷的一户慢慢地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那个时代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我们家是第一户。
母亲还有点“小野蛮”,她不认识字,但是她为了做小生意,哪里都会去,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路在嘴上”,而且她坐火车从来不买票,在我心里这种事都是男人才干的,我妈她干了,还不止一次。不过,我母亲的野蛮个性在那个年代倒让我爸爸少受了很多苦。我爸爸是个文弱书生,文化大革命被打成右派分子回家务农,农活干的不好,家里又是独子,免不了受村里人欺负。
有一次,生产队里插秧,那个队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在骂我爸,还说只要敢还嘴就不客气!要给我爸点颜色看看,我爸这个人别人骂他是从来都不说话的。刚开始我妈也不吭声,后面越说越难听了,她忍不住了,把秧苗一扔,站在田埂上,瞪着她的大眼睛,扯着她的大嗓门,对队长吼道:“队长你再骂一句试试,我家七奶(我爸小名)怕你,我可不怕你,我今天和你拼命,你也没有好下场。你不但要偿命,我家小孩也都你家来养!”那个队长还真被她震住了,不再说话了。从此之后,全村的人都知道我爸娶了一个厉害的老婆,也不敢随便找我爸麻烦了。其实我妈这个人骨子里是很善良的,后来我爸落实政策做了老师之后以后,她就不在外面跑了,那时侯奶奶年纪也大了,需要人照顾,她就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个责任。对以前欺负过我爸的人也不记仇,能帮忙的都帮忙,有个人批斗我爸最积极了,后来儿子考大学考不上,来找我爸,想复读,我母亲就让我爸把他带在身边,后来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做了一个局长,那个人每年都要来给我爸拜年,一直到现在。不过,现在他们都已经老了,凑在一起聊聊天也挺好的,只可惜我母亲已经不在了,不然会更热闹的。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0 20:07:45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31 16: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