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泡儿啤酒:中国啤酒文化的演变
大约50年前,美国的先驱们掀起了精酿啤酒运动,开始酿造滋味丰富的艾尔啤酒和拉格啤酒。我想,当年他们不曾预见自己埋下的革命火种,能够有朝一日改变整个世界对啤酒的看法。我还能肯定,他们当年更不曾想到,未来的中国会成为精酿啤酒重要的市场。当时的美国市场被淡味拉格啤酒统治,而他们的初衷,纯粹只是寻觅一些替代淡味拉格的真正的啤酒。精酿啤酒的先锋一代,以及数以千计的追随者,就是想让人们饮用啤酒的体验变得丰富、充实。他们探索着丰富多样的啤酒风味,尝试那些被世界大牌酒厂遗忘了的啤酒品种。

在《水浒传》 “武松醉打蒋门神”一回中,有一处叫“快活林”的地方,酒店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醉里乾坤大”,下联是“壶中日月长”。“大”是空间,“长”是时间,标志着人类生存的四维空间。此联正涵盖了中国数千年来的酒文化。
酒与人类的精神物质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大至节假日的普天同庆,小至亲朋相聚,恐怕都免不了每天要和酒打打交道的。尤其是在酒文化发达的中国,不管是送往接迎,生辰寿诞,婚丧嫁娶,生意谈判,亦或四时节令,团聚会餐,检查工作,订约会签,还是庆功贺喜,讲和道歉,密约幽会,家宴国宴……人际交往的任何活动,吃喝饮食都是中心议程之一,天下也因此成了不散的宴席。有报道说,中国人每年消费的酒类,可装满3 500个西湖,令当年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惭愧多多。

一杯小酒,浓缩的历史文化是如此之醇厚,显现的世界是如此之陆离。我们得相信“醉里乾坤大”,因为围绕着酒和饮酒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且深,可聊的话题是如此之广而泛,它实际上关系着中国文明与蛮荒的分野。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且待细细道来。
中国酒文化是群体文化,讲究“饮食合欢”、“酒以成礼”。繁体字的“禮”,上面是“曲”,即酿酒原料;下面是“豆”,即酿酒容器。礼从酒出,无酒不成礼,可见酒在礼仪中的重要性。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体文化,常见独饮。而且,中国酒文化独有的“酒令”能够调节气氛,既完美体现了“饮食合欢”的主旨,又可同时随机分配饮酒量度,实为中华文化一大创造,值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