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随笔 | 《卫风 木瓜》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读此诗,首先指出两个有趣的事实,其一,谈诗经之《木瓜》,人多不熟知,而若谈一位作家之笔名“琼瑶”,则人尽皆知,而“琼瑶”之名正是取自此篇;其二,诗中的“木瓜”,非今日水果的“木瓜”,如何求证呢?查百科便可知,今天水果的“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Koehne),原产自南美洲,十七世纪才传入我国,而诗经的时代是西周,这就可知,诗经之“木瓜”,应是另外一种植物。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赠送的意思。报,回赠的意思。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植物之名,在此不作深究。而“琼琚”,是美玉的意思;后文的“瑶”,《说文解字》中说“瑶,石之美者。” 玖,《说文解字》中说“玖,石之次美,黑色”。所以,这样看来,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石宝玉,十分珍贵。
那么这三段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说,你送我木瓜啊,我就回赠你琼琚;你送我木桃啊,我回赠你琼瑶;你送我木李,我回赠你琼玖。读到这里,我想到的是中国人喜欢提到的“礼尚往来”这个概念: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非礼也”,不符合礼仪之道。按照国人之传统思维,对方以礼相赠,而我方不作适宜之回报,便是不符合礼仪之道的。然而,诗中的情况是,对方送来美好的植物,而我回以珍贵的玉石,这仿佛不仅仅是一个“往来”的概念了,这样的回礼仿佛显得更加的贵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匪,那就是“非”的意思。“匪报也”,我并不是要答谢你呀,“永以为好也”,我希望的是彼此珍重情意永远相好。至此,才将先前的疑问消除。试想,如果此诗仅仅有以玉石回赠木李这个事实,实在不免会被误解为一种炫富似的物质化的庸俗,而诗的美就美在后句的情感上。对诗人来说,彼此的礼物的贵重与否是不那么重要的,他憧憬的其实是一段永恒而美好的关系。
我相信,每一份用心赠与的礼物,背后都有一份真挚的情谊在。朋友之间如此,恋人之间亦如此。他人之恩情,不在于他人给予我们的物质的贵重与否,而在于其后情感的深沉。今天,一个物品的价值,究竟该如何衡量,这是我们应该一起思考的问题。
所谓“物本无贵贱,人心有高低”,人们谈一个物的价值,其实哪是来源于物品自身呢,都是来源我们人形成的价值判断的观念罢了。其实,抛开物质化的世俗的价值观,真正用心好好感受每份礼物后的真情,进而感知别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我想,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真正无价而珍贵的吧。
3月25日 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