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晚清小红楼”的《浮生六记》

一本小而精致的书,冠以“晚清小红楼”的美名。书中以平淡朴实的叙事方式讲述布衣文人沈三白和爱妻芸娘的平凡生活以及后来的坎坷经历。他们的生活里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生活烟火,有时光流水,有庭院蔬食,也有颠沛流离,很有气息,很接地气。
这对夫妻🎎,一言难尽!
并不十分理解,即是情深意重为何能接受莺莺燕燕,比如陈芸要为沈复纳憨园为妾,比如后来的喜儿;即是母子情深为何能托孤远走,当陈芸身负重病,家中处境艰难,得友人探望接助,是选择与丈夫“远走高飞”,置儿女于“自生自灭”。这大概就是书中说的——芸的可爱,恐怕不在于其母性,也不在于其女儿性,而在于其独有的妻性——我恐怕,我是不接纳这样的“可爱”的。或许有时代的印记,或许也有主题主体的渲染,为了突出沈复和爱妻芸娘的爱情,但终究觉得,美则美已,失了血肉,终觉冰凉。
关于陈芸,还有一点印象深刻,是她的“媳性”,多处关于她对婆婆的一种怯懦,大概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吧,应公公要求寻找一个“照顾之人”,既要讨公公的欢喜,又不能得罪了婆婆,周旋之间,最终也是两边不讨喜。写到这里,不经想到,或许她的这份“媳性”也是因着“妻性”吧,毕竟那个时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有如陆游与唐婉的例子也并非寥寥。
而关于沈复,真的是一言难尽。情深,有,才情,有,懦弱,也有。对父母有孝,不全,对儿女有爱,无果,与妻子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却也不能甘苦与共。这本书美,美在二人有情趣,有诗意的生活和心灵契合,但护不了妻儿周全,保不了家庭和睦,最终落了个妻离子逝的凄凉,大概也有沈复性格懦弱的缘故吧。自诩情深,在父要休妻,家有嫌隙时,做不到挺身而出,做不到为夫为子的承担;在妻患重病时,无能为力,做不到支持全力医治,做不到撑起家庭重任,在现代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担当吧。“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岁月静好,文人清高。
它号称“晚清小红楼”
如果说红楼梦是豪门爱情,节奏和气势上都属于大气,浮生六记就是市井生活里的耳鬓厮磨,属于绝大多数可见可闻的日常。一个繁花茂林,一个是后院山水,皆有一番美意,大抵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