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炮台
现存包括南湾炮台和天妃宫炮台。南湾炮台位于乍浦镇东南1公里的灯光山和西常山之岙。据民国《平湖县续志》记载,为甲午战争以后,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造。炮台坐北朝南,面向大海。现尚存东南向炮台2座,占地207平方米,炮台残高分别为4.15米和4.45米。炮台间置后膛铁炮一尊,重16.7吨,并附有炮座、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戊子年(1888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海塘街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炮台坐北朝南,频海垒石为基,现尚存面海用块石垒砌的弧形长廊(长56.3米、宽1.65米)和炮台一组四间,呈扇形南北排列,占地335平方米。铁炮三尊,其中中间一尊铁炮重7吨,并附有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甲申年(1884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炮台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抗击英军入侵乍浦发挥过作用。
http://culture.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6/08/11/007802540.shtml
抵抗英国侵略军的乍浦之战
清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我粤闽浙沿海。是年六月,英舰在乍浦洋面骚扰,向陆上发炮,伤我军民14人。十二月,英舰两艘进泊莱荠门,发炮骚扰,船只往来游七,威胁乍浦、海盐、海宁及杭州。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国侵略军第二次占领定海,并进占镇海和宁波。道光二十二年三月进攻乍浦。英军进犯乍浦的具体目的,主要是通过乍浦,寻找进入长江的便捷水路,发动所谓“扬子江战役”,威胁南京,切断漕运和北京财税来源,并企图掠夺乍浦的财富和军需。英军官柏纳德在《复仇神号战舰航行作战记》(以下简称《作战记》)中记载:“乍浦是重要的商港,有商船6只,每三年去日本贸易五次,乍浦的重要性不少归于日本贸易”,对乍浦的富裕,英国垂涎不禁。另外,乍浦是重要军港,有各种设施,有山寨(要塞)21所、大炮110门、战船22艘,有火药厂、修船厂、子弹房,平时兵力二三千人。道光二十一年定海被占时,清军曾拟从此奔袭定海。英国侵略者为解除背后的威胁,势欲消灭乍浦的军事力量。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军加强防务,添增大炮,增加水师,由副都统主持防守,被侵前不久,又调来陕甘兵、山东兵、闽兵2000人左右,连同原驻军,加上1000多名乡勇,约有兵力6000余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初九(5月18日),早于日前停泊于公海上的英战舰8艘,武装战船4艘及运输船、小舶板船数十艘(一说共24艘),由侵华英军司令郭富率领,驶入莱莽门,进攻乍浦,乍浦之战开始。英战舰有皋华丽号、布朗底号、摩士底号、司塔林号、哥仑拜恩记事号、班廷克号、阿勒琴号;战船有西索斯梯斯号等。侵略军番号有皇家爱尔兰联队第十八团、第四十九团、马德利斯本地步兵第三十六团、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二十六团、五十五团及炮兵、工兵等。侵略军主要军官有卧乌古少将、叔得上校、蒙哥马利中校、马利斯中校等。
初九日晨8时左右,英军战船于乍浦海面正方猛发炮火,攻打炮台,掩护陆战队乘运输船舢板船分三路强行登陆。西路英军千余人猛攻灯光山、葫芦城、天纪宫,守军奋力抗战,前仆后继,清军副都统长喜重伤,抢救至嘉兴后身死,驻军协领英登布在灯光山与敌搏斗时捐躯。海防同知韦逢甲在天纪宫海塘边迎战英军,中弹重伤,随后身亡。西路英军沿途袭击我炮台,守军英勇抵抗,尤以天尊庙战斗最为壮烈。佐领隆福率旗兵300余埋伏于灯光山北麓的天尊庙,伏击英军,敌两次猛攻,均未得逞,我军利用门洞窗口射击敌人,英军受创极重,进攻的第四十九团,除2人外,悉被我击伤,十八团英军上校汤林森亦被击毙。敌后援军至,用野战重炮轰击,复用火器射击,又用火药炸开庙墙,企图突入,我军苦战三小时,终于不支,隆福与英军格斗击毙数人后力竭自尽,佐领额特赫、防御贵顺被焚牺牲,骁骑校顺根中炮身亡,伊勒哈畚以手弩杀敌,矢尽被杀,兵弁伤亡殆尽,其有未死者除43人突围外均引刀自刎,壮烈就义,官佐7名、士兵267名全部英勇牺牲。
中路英军400余人在灯光山之东南山角牛角尖、檀树泉登陆,会同由陈山咀登陆的左路一部英军,包抄驻守牛角尖的乍浦水师,水师右营把总韩大荣负伤后犹率乡勇浴血奋战,大呼“有进无退”,直至身中数弹而亡。
东路英军千余人自唐山咀唐家湾登陆,守军山东军稍战即退,陕甘军列队唐家湾山北与敌交战,英军一部从陈山东僻径包抄,与正面英军夹攻陕甘军,经激烈格斗,陕甘军因火器用尽,后援不至,永昌营把总王荣、庄浪营把总孙登霄、甘提前营把总马致荣、凉属土门堡外委马成功、朱朝贵等官佐均为国殉难,全营 367人全部殉国。遂后东路英军驰抵乍浦城下,与从灯光山登陆之英军合力进攻东门,梯城而入,乍浦遂陷,骁骑校该杭阿守北门,不肯逃走,力战殉国。守将杭嘉湖兵备道宋国经率兵退平湖,城中军民凭借掩体射击敌人或与敌搏斗。英军中尉穆勒在《在华战役记》中记述:“各处房屋不时有子弹射出”,英军一舰长在日记中称:“乍浦城内,我们无法辨认清谁是清兵谁是老百姓,曾经吃苦头不少”。英军入城,“纵火满营,焚杀甚惨”,英军在天尊庙受创甚重,上校阵亡,又受城中兵民狙击,为鸦片战争开战以来所未有,入城后大肆屠杀以泄愤。朱翔清《埋忧集》称:“英夷破乍浦,杀掠至惨,积尸塞路,或弃之河中,水为之不流”,城内外除满营被焚外,南门吊桥至税关及万安桥一带商肆房舍2000余问被付之一炬。遭遇最惨的是妇女,上引《埋忧集》中记:“匪有黑白二夷种,黑者听白者驱使……凡所掳妇女,少艾者必以供白鬼,黑鬼则自取老丑者多”,有些妇女被蹂躏致死。城中居民多畏辱自尽,而妇女尤甚,驻防旗军眷属殉难的有56人,男妇自尽有姓名可考的27人,未留记录的更多。据沈筠《壬寅乍浦殉难录》载:将弁死者有韦逢甲长喜以下17人,《清史稿》韦逢甲有传,附有另16入名单。旗兵阵亡者为279人,汉兵阵亡者400人,共计679人。民众殉难者约1500余人。上引沈著记载了不少居民英勇殉难的事迹:有在葫芦城抢修工事中牺牲的泥水工蔡吉庆、张双喜;有驾船抢救妇女和老幼中弹身亡的农民葛长庆;有拒不为英军搜寻妇女自刃后投水自尽的木匠徐元柜。雇工陆士贵则因拒不为英军抬炮被枪杀,染坊店员蒋锡陀、锡景力拒侵略者入店抢掠而中弹身亡。文士刘野松、曹文熙不为英军写布告被杀死。僧人达真、壬林阻拦英军纵火,惨遭肢解。
乍浦军民同仇敌情,英勇牺牲的精神,使侵略者震掠。英军官柏纳德在《作战记》中写道:“凡是亲眼看到中国士兵,以其顽强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士兵的英勇、拒绝予以尊重”。又说:“他(她)们难以容忍失败,不能容许这些来历不明而且可恶透顶的野蛮人,来亵渎自己的家园,来践踏自己的土地,因而每一家房子里,都有殉难者。”《作战记》的作者告诉一个俘虏说:“我们会对你仁慈的,他说我不需要仁慈,也不会对你们仁慈,我会去告诉皇帝,我战斗到最后一息,死在疆场上”。《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说:“乍浦清军之顽强抵抗,很使英国惊异,这是他们在中国从未遇到过的”。英国侵略者在乍浦战役中被毙伤百余人,其中击毙上校、上尉各1名,中校参谋官1名被击成重伤,还击伤上尉1名、中尉4名。
英国占领乍浦后,曾向海盐、嘉兴试探搜索,至海盐白马庙、嘉兴新丰镇骚扰而http://www.douban.com/note/create回。又派船找寻航路至泅河,农民骗他们说下流水浅,不通长江。英国侵略军遂于四月十九日(5月28日)迟至乍浦,至洋山停泊,接着入侵吴淞,挑起“扬子江战役”。英军在乍浦盘踞十日,骚扰20余个乡镇,乍浦一带米谷及民间贵重财物被劫一空,掳掠牛600余头、鸡6万余只,“牛骨鸡毛,积如山丘”。将乍浦炮台、子弹库、修理厂一切军事设施彻底破坏,70多门铜炮全被作为战利品掳走,临撤走时,再次纵火焚镇,沿海塘、天纪宫延烧数里,关帝庙、潮阳庙、军功庙、葫芦城及普照禅院尽化灰烬,乍浦精华之区全被毁灭,百年未能恢复。后人为纪念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官兵曾在场山、灯光山建骨塔两座,埋藏忠骨,供人凭吊。
乍浦之战时,清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杨威将军皇侄奕经率部屯居嘉兴王江泾,投降派新任杭州将军耆英、已革大学士伊里布也聚集嘉兴,他们畏敌如虎,束手无策,唯连连奏报道光帝,哀求允准向英军低头讲和。为讨好英国侵略者,伊里布以新任乍浦副都统身份,亲往乍浦和尖山送还前在浙东俘虏的英军l6名,还每人厚给银两,用八抬大轿抬着登程。时英军已经退出乍浦,伊里布又亲自把俘虏送往浙东镇海,还给英军。乍浦之战,杭州、嘉兴震动,腐朽的高级官员荒唐透顶,竟从嘉兴市上购买数百儿童面具,叫乡勇戴上,装作鬼怪,由都司罗建业率领增援乍浦,企图吓退英军,在嘉兴东境被英军打死数十人(见贝清乔《咄咄吟》)。钦差大臣所属胆小如鼠,在嘉兴对人民却作威作福,勒索供应,扰乱民间,迫使秀水县令愤欲自杀。在奕经、耆英、伊里布及浙江巡抚刘韵河这些投降派的哀求下,道光皇帝终于彻底动摇,同意与侵略者议和,不久香英、伊里布就作为全权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http://www.jxlib.com/jiaxingzl/lishiyg/12.htm
http://culture.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6/08/11/007802540.shtml
抵抗英国侵略军的乍浦之战
清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我粤闽浙沿海。是年六月,英舰在乍浦洋面骚扰,向陆上发炮,伤我军民14人。十二月,英舰两艘进泊莱荠门,发炮骚扰,船只往来游七,威胁乍浦、海盐、海宁及杭州。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国侵略军第二次占领定海,并进占镇海和宁波。道光二十二年三月进攻乍浦。英军进犯乍浦的具体目的,主要是通过乍浦,寻找进入长江的便捷水路,发动所谓“扬子江战役”,威胁南京,切断漕运和北京财税来源,并企图掠夺乍浦的财富和军需。英军官柏纳德在《复仇神号战舰航行作战记》(以下简称《作战记》)中记载:“乍浦是重要的商港,有商船6只,每三年去日本贸易五次,乍浦的重要性不少归于日本贸易”,对乍浦的富裕,英国垂涎不禁。另外,乍浦是重要军港,有各种设施,有山寨(要塞)21所、大炮110门、战船22艘,有火药厂、修船厂、子弹房,平时兵力二三千人。道光二十一年定海被占时,清军曾拟从此奔袭定海。英国侵略者为解除背后的威胁,势欲消灭乍浦的军事力量。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军加强防务,添增大炮,增加水师,由副都统主持防守,被侵前不久,又调来陕甘兵、山东兵、闽兵2000人左右,连同原驻军,加上1000多名乡勇,约有兵力6000余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初九(5月18日),早于日前停泊于公海上的英战舰8艘,武装战船4艘及运输船、小舶板船数十艘(一说共24艘),由侵华英军司令郭富率领,驶入莱莽门,进攻乍浦,乍浦之战开始。英战舰有皋华丽号、布朗底号、摩士底号、司塔林号、哥仑拜恩记事号、班廷克号、阿勒琴号;战船有西索斯梯斯号等。侵略军番号有皇家爱尔兰联队第十八团、第四十九团、马德利斯本地步兵第三十六团、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二十六团、五十五团及炮兵、工兵等。侵略军主要军官有卧乌古少将、叔得上校、蒙哥马利中校、马利斯中校等。
初九日晨8时左右,英军战船于乍浦海面正方猛发炮火,攻打炮台,掩护陆战队乘运输船舢板船分三路强行登陆。西路英军千余人猛攻灯光山、葫芦城、天纪宫,守军奋力抗战,前仆后继,清军副都统长喜重伤,抢救至嘉兴后身死,驻军协领英登布在灯光山与敌搏斗时捐躯。海防同知韦逢甲在天纪宫海塘边迎战英军,中弹重伤,随后身亡。西路英军沿途袭击我炮台,守军英勇抵抗,尤以天尊庙战斗最为壮烈。佐领隆福率旗兵300余埋伏于灯光山北麓的天尊庙,伏击英军,敌两次猛攻,均未得逞,我军利用门洞窗口射击敌人,英军受创极重,进攻的第四十九团,除2人外,悉被我击伤,十八团英军上校汤林森亦被击毙。敌后援军至,用野战重炮轰击,复用火器射击,又用火药炸开庙墙,企图突入,我军苦战三小时,终于不支,隆福与英军格斗击毙数人后力竭自尽,佐领额特赫、防御贵顺被焚牺牲,骁骑校顺根中炮身亡,伊勒哈畚以手弩杀敌,矢尽被杀,兵弁伤亡殆尽,其有未死者除43人突围外均引刀自刎,壮烈就义,官佐7名、士兵267名全部英勇牺牲。
中路英军400余人在灯光山之东南山角牛角尖、檀树泉登陆,会同由陈山咀登陆的左路一部英军,包抄驻守牛角尖的乍浦水师,水师右营把总韩大荣负伤后犹率乡勇浴血奋战,大呼“有进无退”,直至身中数弹而亡。
东路英军千余人自唐山咀唐家湾登陆,守军山东军稍战即退,陕甘军列队唐家湾山北与敌交战,英军一部从陈山东僻径包抄,与正面英军夹攻陕甘军,经激烈格斗,陕甘军因火器用尽,后援不至,永昌营把总王荣、庄浪营把总孙登霄、甘提前营把总马致荣、凉属土门堡外委马成功、朱朝贵等官佐均为国殉难,全营 367人全部殉国。遂后东路英军驰抵乍浦城下,与从灯光山登陆之英军合力进攻东门,梯城而入,乍浦遂陷,骁骑校该杭阿守北门,不肯逃走,力战殉国。守将杭嘉湖兵备道宋国经率兵退平湖,城中军民凭借掩体射击敌人或与敌搏斗。英军中尉穆勒在《在华战役记》中记述:“各处房屋不时有子弹射出”,英军一舰长在日记中称:“乍浦城内,我们无法辨认清谁是清兵谁是老百姓,曾经吃苦头不少”。英军入城,“纵火满营,焚杀甚惨”,英军在天尊庙受创甚重,上校阵亡,又受城中兵民狙击,为鸦片战争开战以来所未有,入城后大肆屠杀以泄愤。朱翔清《埋忧集》称:“英夷破乍浦,杀掠至惨,积尸塞路,或弃之河中,水为之不流”,城内外除满营被焚外,南门吊桥至税关及万安桥一带商肆房舍2000余问被付之一炬。遭遇最惨的是妇女,上引《埋忧集》中记:“匪有黑白二夷种,黑者听白者驱使……凡所掳妇女,少艾者必以供白鬼,黑鬼则自取老丑者多”,有些妇女被蹂躏致死。城中居民多畏辱自尽,而妇女尤甚,驻防旗军眷属殉难的有56人,男妇自尽有姓名可考的27人,未留记录的更多。据沈筠《壬寅乍浦殉难录》载:将弁死者有韦逢甲长喜以下17人,《清史稿》韦逢甲有传,附有另16入名单。旗兵阵亡者为279人,汉兵阵亡者400人,共计679人。民众殉难者约1500余人。上引沈著记载了不少居民英勇殉难的事迹:有在葫芦城抢修工事中牺牲的泥水工蔡吉庆、张双喜;有驾船抢救妇女和老幼中弹身亡的农民葛长庆;有拒不为英军搜寻妇女自刃后投水自尽的木匠徐元柜。雇工陆士贵则因拒不为英军抬炮被枪杀,染坊店员蒋锡陀、锡景力拒侵略者入店抢掠而中弹身亡。文士刘野松、曹文熙不为英军写布告被杀死。僧人达真、壬林阻拦英军纵火,惨遭肢解。
乍浦军民同仇敌情,英勇牺牲的精神,使侵略者震掠。英军官柏纳德在《作战记》中写道:“凡是亲眼看到中国士兵,以其顽强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士兵的英勇、拒绝予以尊重”。又说:“他(她)们难以容忍失败,不能容许这些来历不明而且可恶透顶的野蛮人,来亵渎自己的家园,来践踏自己的土地,因而每一家房子里,都有殉难者。”《作战记》的作者告诉一个俘虏说:“我们会对你仁慈的,他说我不需要仁慈,也不会对你们仁慈,我会去告诉皇帝,我战斗到最后一息,死在疆场上”。《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说:“乍浦清军之顽强抵抗,很使英国惊异,这是他们在中国从未遇到过的”。英国侵略者在乍浦战役中被毙伤百余人,其中击毙上校、上尉各1名,中校参谋官1名被击成重伤,还击伤上尉1名、中尉4名。
英国占领乍浦后,曾向海盐、嘉兴试探搜索,至海盐白马庙、嘉兴新丰镇骚扰而http://www.douban.com/note/create回。又派船找寻航路至泅河,农民骗他们说下流水浅,不通长江。英国侵略军遂于四月十九日(5月28日)迟至乍浦,至洋山停泊,接着入侵吴淞,挑起“扬子江战役”。英军在乍浦盘踞十日,骚扰20余个乡镇,乍浦一带米谷及民间贵重财物被劫一空,掳掠牛600余头、鸡6万余只,“牛骨鸡毛,积如山丘”。将乍浦炮台、子弹库、修理厂一切军事设施彻底破坏,70多门铜炮全被作为战利品掳走,临撤走时,再次纵火焚镇,沿海塘、天纪宫延烧数里,关帝庙、潮阳庙、军功庙、葫芦城及普照禅院尽化灰烬,乍浦精华之区全被毁灭,百年未能恢复。后人为纪念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官兵曾在场山、灯光山建骨塔两座,埋藏忠骨,供人凭吊。
乍浦之战时,清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杨威将军皇侄奕经率部屯居嘉兴王江泾,投降派新任杭州将军耆英、已革大学士伊里布也聚集嘉兴,他们畏敌如虎,束手无策,唯连连奏报道光帝,哀求允准向英军低头讲和。为讨好英国侵略者,伊里布以新任乍浦副都统身份,亲往乍浦和尖山送还前在浙东俘虏的英军l6名,还每人厚给银两,用八抬大轿抬着登程。时英军已经退出乍浦,伊里布又亲自把俘虏送往浙东镇海,还给英军。乍浦之战,杭州、嘉兴震动,腐朽的高级官员荒唐透顶,竟从嘉兴市上购买数百儿童面具,叫乡勇戴上,装作鬼怪,由都司罗建业率领增援乍浦,企图吓退英军,在嘉兴东境被英军打死数十人(见贝清乔《咄咄吟》)。钦差大臣所属胆小如鼠,在嘉兴对人民却作威作福,勒索供应,扰乱民间,迫使秀水县令愤欲自杀。在奕经、耆英、伊里布及浙江巡抚刘韵河这些投降派的哀求下,道光皇帝终于彻底动摇,同意与侵略者议和,不久香英、伊里布就作为全权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http://www.jxlib.com/jiaxingzl/lishiyg/12.htm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