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姑苏城,还是想一个人走一走
记丁酉年仲月廿六、廿七、廿八寻觅诗画江南之行。 这次出行,本不是匆忙的,很早就开始计划。看攻略,查路线,算时间,却独独漏了天气这么重要的因素。订好车票后想起来看天气,才发现,出行那几天,好巧不巧就要下雨,还是中雨。一副听天由命的状态,也无心再去规划详细的路线。一直到出行前三四天,预报是有晴有阴有小雨,那就去吧,小雨也好呀,烟雨江南嘛。 请假,出发。(因之前说是年假3月31号清空,还有三天年假,所以不想浪费了,刚好这之前还处于淡季,门票都相对来说便宜一些。) 第一站,苏州木渎古镇。 去木渎,完全是因为玩天下三,江南地图里的木渎镇,不知是否就是取景于此。单纯的想去看看景色,却有意外的收获。 木渎,“江南第一园林古镇”,“吴中第一镇”,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木塞于渎”因此得名。小桥流水人家,河岸杨柳依依,对岸齐刷刷的婚纱店,却不觉突兀。看攻略里有提到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堂,榜眼府第等四个景点可以买联票。走到严家花园即是羡园门口,决定要进去,就在网上订了票。原来小镇上的大户人家家里长这个样子,海棠书屋,琴室,听雨轩,读书弹琴听雨,还有青砖石子铺地,水流淌而过,一年四季的风景尽揽园中。在这样的园子里成长的少年姑娘,又怎会不是温文尔雅的? 刚好下起了细雨,雨中江南。有些风景是要亲眼去看一看,亲身去感受一下的。漫步在这庭院中,就会知道,为什么江南女子柔如水,美如画,还有一口,吴侬软语。诗情画意的生活,诗情画意的姑娘。 虹饮山房,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去之地。到木渎弃舟听戏。园中有个科举馆,有意思的是古人书生作弊带的夹带,一张绢帛上,简笔细体,满满当当。 园中有为游人拍照的,两个阿姨取照片,一个说,咱俩上次的合照,是三十五年前了吧。时间呀,一晃而过。 古松堂,榜眼府第相对游人较少,虽然庭院不大,倒也是一派江南风格。 第二站,周庄。 应该是对江南水乡情有独钟吧,去了乌镇,还嫌看不够,所以要到周庄再看一看。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周庄呢。 苏州站直达周庄的大巴,到周庄汽车站,离景区还有一段路,打电话给客栈,可以接送。周庄的住宿基本都是园林风格,木制菱格门窗,院内引进细流,木制拱桥,庭廊下,茶具花束,偶尔小猫出没。回房休息一下,去游古镇。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没有路线,走到哪儿算哪儿,时间足够,就喜欢这种无目的,不赶时间的闲晃。时不时还要帮游人拍个照。青石板路,崴脚,好吧,在乌镇就一直崴,到周庄,继续。 先去沈厅,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庭院。果真是大户人家呀。七进五门楼,前有议事厅;中有大堂楼,是主人内眷起居之处;为后有后厅屋,就是餐厅,餐厅侧旁是厨房,大家都比较关注沈万三家宴的八大碗,就在后厅屋中间摆放。厅堂旁走廊记录了沈万三的生平。资助明城墙的建立,却因醉酒后一句出资犒劳军队,惹得被流放(具体史实未知)。但沈万三的生平确是一本好读的书。 张厅,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江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还有后院的小花园,闲时看流水落花,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江南呀。 往前就是双桥,一拱一方,又称钥匙桥。走过石梁桥―永安桥,再去过石拱桥―世德桥,若是有把油纸伞就好了。 到周庄要吃美食呀,定胜糕,海棠糕,小猪包,好吃不贵呀。 晃到周庄博物馆时,有些晚,已经关门了,古戏台也是。继续闲晃找吃的,路遇各种汪,视我无睹,哼。回去睡觉。 早上睡醒时不到六点,听到鸟鸣声,披衣而起,到走廊上一探究竟。风吹树叶,鸟鸣相和,粉墙黛瓦作陪。怎可浪费了这良晨美景。洗漱,在院中闲坐,趴水池边看鱼,走过来一只猫,猫看看我,看看鱼。我也看看猫,看看鱼。估计是看我不入景,趾高气昂的走了。我也出门觅食。 晚上应是下了雨,过桥时,老头对老太太说,注意路滑。老太太答,我有拐杖,我还有老伴儿。这狗粮,我吃! 周庄博物馆还是要去看看的,进门就是周庄的整体模型。大厅展示的是周庄的历史。还有民俗蜡像。 到周庄要坐一次摇橹船,听一次江南小调儿。船划开映在水中的垂柳的倒影,随着歌声一摇一晃,岁月静好。岸边人将船,水,桥,垂柳凝成画。 下船沿街走,看到三毛茶楼,里面坐一看书的白发老翁,应该就是与三毛通信的张寄寒老先生吧。不敢打扰,现在门外看了看墙壁上三毛的照片,那个美丽的女子。 虽然走不够周庄的青石板街,看不够的小桥流水,还是要前往下一站。 另记:周庄与乌镇 个人觉得,古镇是没有比较可言的,周庄有周庄的真,乌镇有乌镇的美。乌镇,就是要坐下来看看桥,看看流水,看看粉墙黛瓦,看看乌篷船,小桥流水足以;周庄是一种生活,唱着小曲儿摇着橹,小桥流水,还有人家。 第三站,姑苏城。 苏州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古朴,娴静,可能我去到的都恰好避开了苏州的繁华之地。订的酒店就在拙政园旁边,走路几分钟就到。稍事休息。苏州,从拙政园开始。 拙政园,进园先看地图,然有何用,不分方向,懒得研究,还是随心晃到哪儿算哪儿吧。走到秫香馆,刚好听到有人在讲解,凑过去听上两耳朵。然后继续往前走。园中正在摆花盆,还建了一个茅草亭,甚是喜欢。然后看到天泉亭,一方泉眼正卧其中。走了一圈,觉着不对,怎么这么小,并且没有什么园林特点呀,开始研究地图,才发现只是在东园,我也是服极了我这认路水平。东园与西园一墙一走廊之隔,惊叹于古人的巧心设计。进园的花园与外世隔绝,花园之后,别有洞天。竹林依墙而生,听到的只是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响,园外世界,与我何干。池边桃花开的正艳,见山楼,取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海棠春坞,封闭式书院,抬眼见海棠。特别喜欢~与谁同坐轩,扇形小窗,框景入画。园内另劈有盆景园,满是盆景,好看至极。说不完的美景,还是要看一看才过瘾。 苏州博物馆就在拙政园旁边,凭身份证可领票。不得不提的是苏博的建筑,白墙黛瓦,主园水中倒映,相连成一体。苏博出口设在忠王府大门,刚好参观完苏博去参观太平天国的忠王府。出来时在下雨,买了把透明的长柄伞,虽不喜雨天,但因着到了江南,有雨才更好。 平江路历史街区,同样是流水,青石板街,古色古香的建筑,却也充满了现代的气息。每个来平江路的旅人,一般都要去猫的天空之城去看一看。内有萌猫出没,如果没有听错,应该是叫胖咪,大大方方跳到桌子上喝养的绿植瓶中的水。对,您是主子,您随意。撑伞前行,看到有个穿旗袍的姑娘在拍照,好美。吃一碗奥灶面,听一听评弹,结束这一天。 又是早早醒来,拉开窗帘,看绿竹,听鸟鸣,赖个床。 留园,站在门口蹭人家的旅游团导游的讲解。如果对古时大户人家的生活颇为好奇的话,就去留园看看吧,完全满足你的想象。大户人家不用出门的,因为好山好水喜欢的话,搬自己家里就是了。春光明媚,自家花园赏花,夏日炎炎,坐在敞亮的亭中看荷,秋雨绵绵,在听雨轩里听雨打芭蕉,冬日晴雪,假山亭上看白雪皑皑。景看够了,书房里或是看书,或是弹琴,怎会觉得无趣。 七里山塘到虎丘,本想着从山塘街走到虎丘的,实在体力不支。山塘街上满眼望去,恍若是参加婚礼一般,还是集体婚礼,还是中式婚礼。阳光正好,在此拍古装婚纱照也是极好的选择。据说,到苏州,一定要去虎丘。刚入景区,觉得与其他城市的相比,并没有被惊艳到,后来发现我错了。环园的大河,还有桃红柳绿的河岸,美若一幅画。河内测的道路两边种了两排树,像是屏障一般,树冠如山丘,将此紧紧围住。还有竹林,最爱的竹林,偷偷想象一下,我就是这竹林的主人,隐居于此。“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不想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广为流传。寒山寺外的题字,听导游讲,寒山二字为祝枝山所题,寺为陶濬宣补。只因祝枝山与方丈价格商定为三百文,但只给二百文,所以祝大才子便只题两字,也是相当有脾气呢。 只是远观了一下枫桥,因时间有些晚,没有进景区去看,算是遗憾吧。有遗憾也未必不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