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 | 最佳艺术启蒙年龄,有几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一下
学龄前有几个艺术启蒙时间点值得关注一下

大家都很想知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启蒙最合适呢?
其实玩艺术, 没有年龄限制, 也不应该有年龄限制,
但对于儿童艺术教育而言, 仍然有最佳启蒙期!
学龄前的孩子, 拥有天生的艺术直觉。 这个阶段, 引入艺术教育, 能够更好帮助孩子, 思维、审美和情感的成长!
值得家长留意的是, 1.5-6岁之间。 仍有几个启蒙关键时间点, 了解它们, 也许能够帮助您, 更好地开展和选择孩子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只要接受恰当的早期教育, 都可以成为天才。
—— 斯托纳《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
爱因斯坦说,当他在尝试各种创意时,他像孩子一样具有创造力。
相信很多家长都能体会“小孩天生就是艺术家、科学家、语言家……”这些话,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总是让人惊叹:“怎么那么聪明!”。
他们做事说话不按常理出牌,常带给人惊喜,而且总是充满活力,对眼前的事物满是好奇。
说得直白一些,这些孩子都拥有着让普通成年人羡慕的能力——无穷的创造力。
虽然孩子的创造力和成年人的相比,存在本质的差异,但就个性品质而已,我们仍然可以确认:
孩子,就是一群充满创造力的人。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孩子的那些“天生才能”其实是一些优秀品质,它们在帮助孩子以我们惊讶的速度和方式快速学习和成长。

令人恼火的是,这个阶段是有时效性的。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早在100年前就提出“敏感期”概念。扩展阅读《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就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孩子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强烈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
她给这个敏感期划了一个年龄范围,特指0-6岁之间,并指出在敏感期内,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和最迅速,同时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
按照敏感期的定义,我们认为,前面提到的“天才期”,也是一种敏感期。6岁前的孩子具有关于创造力的优秀品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在逐渐消失(或者说是慢慢被藏起来了)。
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好奇、喜欢冒险、无拘无束、主动参与等等,这些高创造力的人才能表现的出来的品质,他们天生具有,但随着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后,逐渐在周围环境更期待某种方式中丧失了。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基本就是以下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在学龄前(幼儿期)利用好“天生创造力”? 第二,如何在学龄期(少儿期)保护和重塑这些“创造力”?

回到今天我们要谈的艺术启蒙,很多家长都有疑问,比如什么开始最合适?如果错过了怎么办?
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时间限制,但是,显然,在幼儿期就开始是事半功倍的。艺术≈创造力,在孩子“天生创造力”高峰期进行艺术启蒙绝对非常有益。
那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在幼儿阶段具体的一些启蒙时间点,这些启蒙时间点与启蒙内容和条件有关,也与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相关。
需要强调一下,我这里提的艺术启蒙特指画画等视觉类的艺术创作,即孩子可以参与和互动的艺术活动,诸如给孩子买漂亮衣服挂饰、为家里添加鲜花绿植等软性审美影响不在此列。

Q:最早什么时候就可以在家给孩子做艺术启蒙?
如果是家庭艺术启蒙,注意是想在家给孩子做启蒙,其实很早就可以开始。
国外一些有名的艺术家长在孩子1岁就给孩子纸笔和颜料玩了。当然,我觉得最保险的的时间是孩子过了“口欲期”。
也就是说,孩子不吃手了,就可以开始给他笔开始涂涂画画啦。
当然,这个阶段的涂画的意义更偏向于婴幼儿的身体运动和手眼训练。
孩子处于好奇,一定会乱涂乱画的,沙发、地面、墙壁都不会放过。如果再玩颜料,很多家长估计都会崩溃。因此为孩子建立一个“艺术区”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区域他能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网上有不少家长大开脑洞,为孩子尽可能提供发挥的空间。比如浴室画画法,让孩子直接在浴室的瓷砖上画,画完了又方便清洗,又比如超大涂鸦墙,用黑板纸在墙上贴上一大片,让孩子跟着自己的线条跑。
这个“艺术区”尽可能大一些,让孩子的身体和手脚都能动起来。
水彩笔、蜡笔、颜料、贴纸、胶带统统给他,不用考虑和介意孩子在画什么,关键是他有没有动起来,他的好奇心有没有被激发出来。
虽然鼓励给孩子搭建“艺术区”自由涂鸦,但家长不要忘了逐步为孩子建立绘画意识。比如,如何拿笔;又比如,在孩子面前摆好大画纸和画笔,耐心地告诉他“这是纸,这是笔,在纸上画画”等等。
个人建议:这类开放式自由涂鸦的启蒙,如果家长担心不好掌控,就从1.5-2岁开始吧,最好不要晚于3岁。

Q:孩子能够稳定完整地画出一个圆了,接下来怎么办?
孩子不会一直都是乱涂乱画的,到了一定时间(通常在3岁左右),他便能发展出很好的手眼协调能力,画出“稳定”的线条和圆圈。
当孩子能够拿着笔在纸上专注地从一个点开始,再回到那个点,画出一个完整的圆的时候,他作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人类,实现了质的成长——心智得以开启,绘画活动从无意识的涂鸦迈向了有意识的涂鸦。
这就意味着,他开始发现涂鸦动作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可以在纸上创作有意思的东西。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线条,直线、弧线、圆圈、点点、Z字形、太阳等等,这些有意识的涂画激发他进一步去探索。
这个阶段,孩子仍然无法实现精致绘画,家长们需要继续提供大纸给他们自由发挥。一定不要主动教他们画简笔画,甚至家长都不要自己动笔。
家长需要做的是,提醒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绘画内容能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
如果他画了一个线,问问他画的是什么,也可以提醒他将要画出什么,激发联想。
苏清华在《艺术人生的开端》里提到,她看到她家2岁姑娘画了一个长长的竖线,并且知道孩子能画圆了,就赶紧说“哇,真棒!我的宝贝要画一串糖葫芦了,这条线多像穿糖葫芦的竹签呀,要是这根竹签上能画出几个糖葫芦,那该多好呀!”
她家姑娘很快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圆圈去画糖葫芦了,苏清华称这是她女儿第一幅有自主意识的画。
圆圈和线条都能变为很多2、3岁孩子熟悉的事物,面条、头发、蝌蚪、人脸等等,家长不用动笔教他们怎么画,但需要用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适时引导,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线条和圆圈的意义。
个人建议:2-3岁的孩子,基本都能画圆,家长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的绘画启蒙引导。

Q:有必要送孩子去外面的艺术机构学习吗?多大年龄去最合适?
有必要送孩子去艺术机构学习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针对幼儿教育的艺术机构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第二,什么样的艺术机构是对孩子有益的?
第一个问题,仁者见仁。
如果每周只去一次课的话,艺术机构所能承担幼儿教育角色是相对比较弱的。个人认为,它的核心方向应该是,提供不同于学校教育,超越孩子生活经验的特色课程。另外,它能够分享好的教育理念,与家长间建立沟通,帮助家长建立好的教育理念。
第二个问题,以后我会展开来讲,总体而言,以尊重孩子认知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艺术机构为佳。
如果让孩子们照着画,或是每堂课每个孩子画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那我建议就不要去了,宁可让孩子在家自由画。
如果一个幼儿艺术机构,它能在尊重孩子个性和认知发展,那么是可以送去玩儿的(体验和感知)。注意,是玩儿,不要期待孩子的表现和你心里的期待一样。
如果这个机构还能提供平常学校和家庭教育无法提供的特色课程内容,并能给家长分享好的教育理念,那就更好。值得报名参加。
那孩子多大年龄去合适呢?
个人建议:分两种情况,
1)如果艺术机构的教学开放度很高,又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孩子3岁左右,就是前面提到的能够稳定专注地画圆圈了,就能去了。 2)如果家长能够在家实现简单的艺术引导,孩子4岁左右,就是过了涂鸦期,绘画的自主意识明确,通常可以画头足和头体人像了,就可以去了。但不建议晚于6岁,为什么?我下面会继续阐述。
注意,如果婴幼儿早期启蒙得当,有些孩子在3岁可能就达到自主意识型的绘画阶段,请家长们务必留意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简单照搬这里写的年龄划分。
关于1.5-4岁的涂鸦期,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做了详细的阐述,推荐扩展阅读《罗恩菲德儿童艺术成长理论》

Q:错过了,怎么办?
我们将孩子的“天才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3-6岁,虽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却有助于我们思考孩子的成长情况和教育方向。
我前面提到孩子4岁这个时间点,需要扩展讲一下。
专门研究创造力的心理学家托兰斯(E.Paul Torrance)认为,孩子在4岁的时候是最具有创造力,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个性特点上与高创造力的成人是最为相似的。
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儿童艺术能力呈U型曲线理论中也提到,儿童的艺术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是呈现一种“U型曲线”状态,通常4-5岁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自我要求提高,开始关注周围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批判力和审美意识带来压力,6-11岁开始趋于谷底。
这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无疑在告诉孩子们的最佳艺术启蒙年龄就在4岁前后,选择在这个时期从事各项艺术活动是顺应的孩子身心发展的。
如果孩子5、6岁以后才开始接触艺术活动,那相对来说,老师和家长在引导上会花费更大的精力。孩子对艺术思维或艺术创作的敏感度和兴趣度可能也没有那么高。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些担心,那我的孩子错过了这个时期,怎么办?
我觉得也是要分情况的。
一个孩子没有进行过(视觉类)艺术启蒙,不代表他没有艺术力。
首先,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就能学到一些艺术知识,其次,孩子可能接触过其它形式的艺术,比如音乐、舞蹈、诗歌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获得艺术力。
我见过没有学过画画但一直在学钢琴的孩子,依然有开放地思维愿意去画画和创作,只是在绘画经验比较少,手头功夫(造型和表现)差一些。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用担心,谁说孩子将来一定要画画呢,有艺术力就够了。
当然,从来不画画的孩子6、7岁以后要让他拿起笔画画,就要费一些功夫了。优秀的老师是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引导方法为这些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和兴趣的。
从来不画画的孩子9、10岁以后的状态,应该就和现在从不画画的大人的心态差不多。当然,也不要给孩子设限,他也许有更感兴趣的方向,也许他有一天又重新发现了艺术的魅力呢。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让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天才期”,这个阶段可以体验和学习很多东西。
从事艺术活动是非常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家长们只要稍加关注,就能让孩子以一种更有创造力的状态进入下个年龄段。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理念,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家长和老师而言,所有孩子的成长教育都是实验型。
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开朗快乐、充满好奇心、有强烈求知欲、愿意去思考和冒险的孩子,还是一个不愿思考、对知识缺乏兴趣的孩子呢?
我想,艺术教育会给你一些答案。
文字撰写 by 柯柯 图片制作 by 柯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