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是至味 西湖龙井头采春茶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西湖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西湖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无味为至味,是一种品茗感受,也是一重哲学意境。

《道德经》有言:“常无欲以观其妙;五味令人口爽;道之出口,淡乎其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恬淡为上。”无味之味是一种有无相生的状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有生于无,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无味,是一种冲和、静和、淡和、太和,是一种静照,照见五蕴皆空,味不异空,空不异味,味即是空,空即是味。这种无味,是在无我、忘我的一刹那的空无一切、心无挂碍,是一种至纯至真,摆脱了感官利害和具体味道,是一种精神境界上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无味之味,即淡味。《说文》解释到:“淡,薄味也。”味无味处为真味,所谓真味就是物质的本然味道,是其它味道的基础。夫五味主淡,淡则味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无味之味蜕去了生理感官色彩,成为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并且由“淡”衍生了如平淡、清淡、恬淡、冲淡、淡泊、淡远等诸多审美观念,共同反映了崇尚“淡”的审美取向。美与淡,是另一重清远怡然的境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空潭印月,上下一澈,而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如孔子所言:“质有余也,不受饰也。”绚丽之美复归平淡,极饰反素也。有色达到无色,有味升华为无味,从而使本色朴素的美成为至美,无味的自然成为至味。

无味是茶的原味、正味,不苦不涩、不偏不斜、不厚不重、不稠不浓、不浮不沉、不张不抑,古淡闲远,清新自然。味之品只是品茶的一个具体过程,味之境才是品茶的终极目的。无论精茶粗茶,相较于滋味的高下之分,品茗的松弛心境和精神的淡然愉悦是更值得关注的,于粗茶中品出恬淡,于平凡中品出闲适,于困境中品出安宁,于无味中品出大味。竹篱茅舍自甘心,享受有味而不沉浸其中,品出至味而不矜持炫耀,一杯茶才能喝出心灵的无味为至味,才能品出人生的心远地自偏。

今日所赏龙井,为群体种老茶树头采茶,即最古老正统的品种、最早的采摘时间、最嫩的芽头。干茶糙米色,盛在白瓷的茶荷里面,带着春意。以山泉水冲泡之,一枪一旗,尽在茶盏种轻盈舒展,茶汤滋味,是极为淡远的清甜,入口似无味,而甘鲜无尽,我曾经跟诸多茶友分享过早春龙井的滋味,言语难诉其妙处一二,只有那盏春茶置于唇边,方知此言不虚。





【注明:所有西湖龙井头采春茶图片均由霜霜实物拍摄,图片除加水印外无其他处理,所见即所得,敬请放心,光线不佳,用了小白灯补光,实物只比图片更好,谢谢观赏(●'◡'●)~如有兴趣,请详询霜霜。】
我是霜霜,喜欢寻觅好茶、分享好茶的好茶之人,欢迎骚扰,谈天说地聊茶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