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
乌托邦的设想
——读《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
土木1703
1801170320
王锐
埃比尼泽•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110余年里,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近,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理论的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二百多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和社会学家、政客和商人、地产主和承租人以及关心城市乡村发展的人民一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大胆地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也不例外,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中也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对待。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对近阶段平稳地推动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用霍华德自己的话来说,潘恩的学说“使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人”。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这些城市问题引起很多的政治家、社会学家的关注和争论,在那个时代能否通过改革来建立一种人人可以享有艺术和文化、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城乡发展何去何从困扰着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伦敦政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谋求找到一条出路,同时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
具体来说,为了解决伦敦等大城市的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张,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在一片新的土地上,规划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市土地由居民所有,居民所上缴的税收足以支付土地费用和政府财政支出。在这种城市下,居民不仅可以感受乡村的风光,还可以体验城市的便利。并且,这是一个民主的城市,慈善事业、市政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由居民共同决定。这种城市的优点:一是让农业和工业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居民不必付高额的土地租金和旧建筑拆除费用,因而支出少。霍华德说,这是介于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状况。个人主义关注增加生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关注更公正、平等地分配。而在一个小范围内,社会成员有充分和自由的机会按意愿行事、按意愿生产、自由结成社团;同时社会福利得到保证,集体精神变现为广泛的市政成就。田园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范围。
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霍华德精辟地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霍华德为后人留下的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认真阅读之后既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的启示和收获。我相信,学习和领会“田园城市”理论的深刻内涵将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过分强大的人为干扰,可能使客观规律暂时受到抑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不可能持久,现实生活的教训将使人们最终把它抛弃。”“真正正确的行动体系更需要的不是人为的支撑,而是正确的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使城市规划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实现重大转变。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立场。在110余年前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世界,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城市构想,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体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求人类平等生活的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田园城市”理论从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从此,全体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使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立足点实现了根本转移。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本质在认识上实现了新突破。《明日的田园城市》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它是一本融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话题的专题研究著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城市问题本身兼有复杂性和兼容性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空间规划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运用社会改革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霍华德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这本书讲的并不是城市规划,而是社会变革。他提倡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在这个思想背后其实是从资产阶级利益至上到关心人民利益的转变。
“田园城市”理论首次提出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的“田园城市”示意图上明显地写着:“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社会城市”概念成为组团城市发展模式的启蒙。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绕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社会城市”。他认为,居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优越性,同时又可享用乡村所有的清新乐趣。城市组团发展和空间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客观要求,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华德“社会城市”概念的影响。
《明日的田园城市》留给我们土木人很多的思考,例如怎样处理好现代化快速发展和建筑建造之间的关系,如何妥善的处理好城乡规划与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土木专业更多的是关心建筑内部的构造,但是我想我们也不能遗忘从外观上宏观的处理一些建筑的问题。我相信,能够在处理好我们的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去观察与思考与之相关的建筑问题,那么这本著作的作用应该也算是发挥到了它的功能。
——读《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
土木1703
1801170320
王锐
埃比尼泽•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110余年里,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近,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理论的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二百多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和社会学家、政客和商人、地产主和承租人以及关心城市乡村发展的人民一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大胆地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也不例外,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中也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对待。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对近阶段平稳地推动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用霍华德自己的话来说,潘恩的学说“使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人”。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这些城市问题引起很多的政治家、社会学家的关注和争论,在那个时代能否通过改革来建立一种人人可以享有艺术和文化、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城乡发展何去何从困扰着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伦敦政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谋求找到一条出路,同时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
具体来说,为了解决伦敦等大城市的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张,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在一片新的土地上,规划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市土地由居民所有,居民所上缴的税收足以支付土地费用和政府财政支出。在这种城市下,居民不仅可以感受乡村的风光,还可以体验城市的便利。并且,这是一个民主的城市,慈善事业、市政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由居民共同决定。这种城市的优点:一是让农业和工业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居民不必付高额的土地租金和旧建筑拆除费用,因而支出少。霍华德说,这是介于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状况。个人主义关注增加生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关注更公正、平等地分配。而在一个小范围内,社会成员有充分和自由的机会按意愿行事、按意愿生产、自由结成社团;同时社会福利得到保证,集体精神变现为广泛的市政成就。田园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范围。
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霍华德精辟地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霍华德为后人留下的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认真阅读之后既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的启示和收获。我相信,学习和领会“田园城市”理论的深刻内涵将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过分强大的人为干扰,可能使客观规律暂时受到抑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不可能持久,现实生活的教训将使人们最终把它抛弃。”“真正正确的行动体系更需要的不是人为的支撑,而是正确的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使城市规划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实现重大转变。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立场。在110余年前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世界,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城市构想,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体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求人类平等生活的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田园城市”理论从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从此,全体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使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立足点实现了根本转移。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本质在认识上实现了新突破。《明日的田园城市》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它是一本融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话题的专题研究著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城市问题本身兼有复杂性和兼容性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空间规划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运用社会改革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霍华德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这本书讲的并不是城市规划,而是社会变革。他提倡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在这个思想背后其实是从资产阶级利益至上到关心人民利益的转变。
“田园城市”理论首次提出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的“田园城市”示意图上明显地写着:“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社会城市”概念成为组团城市发展模式的启蒙。霍华德提出,随着若干“田园城市”的建成,这些小城市将通过快速交通和绿带围绕着一个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社会城市”。他认为,居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优越性,同时又可享用乡村所有的清新乐趣。城市组团发展和空间利用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客观要求,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华德“社会城市”概念的影响。
《明日的田园城市》留给我们土木人很多的思考,例如怎样处理好现代化快速发展和建筑建造之间的关系,如何妥善的处理好城乡规划与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土木专业更多的是关心建筑内部的构造,但是我想我们也不能遗忘从外观上宏观的处理一些建筑的问题。我相信,能够在处理好我们的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去观察与思考与之相关的建筑问题,那么这本著作的作用应该也算是发挥到了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