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帝后陵寝之宋明帝刘彧高宁陵
![]() |
1、资料中对陵寝和遗存的介绍
泰豫元年四月乙亥,上崩,五月戊寅,葬临沂县莫府山高宁陵。
—沈约《宋书.明帝本纪》
宋明帝泰豫元年塟髙寜陵塟临沂县幕府山西与王导坟相近今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
— 许嵩《建康实录》
宋明帝彧高宁陵在(上元)县北四十里,幕府山东南。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宋明帝陵在幙府山阳西与王导坟相近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在山南或以西为明帝墓。
—元张铉等修《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二下
建康实录宋明帝泰豫元年塟髙寜陵塟临沂县幕府山西与王导坟相近今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在山南或以西为明帝之墓
—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十二《坟陵门》
宋明帝泰豫元年塟髙寜陵塟临沂县幕府山西与王导坟相近今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
— 马光祖、周应和《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风土志二.古陵》
2、相关研究资料(书籍、论文):
宋明帝高宁陵在上元莫府山
— 张璜《梁代陵墓考》附金陵陵墓古迹全图
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四日,余偕滕君固,侯君绍文,荆君林及长子偰亲往调查,不见遗迹。
— 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
南京北郊郭家山一处,可能为宋明帝刘彧陵,与文件记载地理位置符合,地面无遗迹。但亦有人认为此处是东晋穆帝陵,其附近幕府山一处为宋明帝陵,由南京市博物馆发掘。
— 罗宗真《六朝考古》
二、考察记录
1、朱希祖的考察记录
朱希祖先生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四日,偕滕君固,侯君绍文,荆君林及长子偰亲往调查,不见遗迹。
— 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
2、疑似宋明帝高宁陵的两座墓葬发掘调查
郭家山六朝墓群中,除王氏家族墓外,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中,出土有标明为东晋咸和元年(326)和永和三年(347)年的文物,且墓室结构为带长方形甬道的单室穹窿顶墓,出土文物皆具有东晋中期以前的特点,可以推定为东晋墓葬。
幕府山六朝墓,形制与推断为东晋晚期帝陵的南京富贵山大墓相似,为为带长方形甬道的单室券顶墓,主墓室一侧建一长方形侧室,墓葬的防盗设置较富贵山和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帝陵更为完备,墓葬甬道中有两道墓门,墓门为木制,符合东晋帝陵的特点,结合出土文物分析,幕府山六朝墓应为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
三.祔葬情况
人有明帝陈昭华,讳法容,丹阳建康人也。太宗晚年,痿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而以与六宫所爱者养之。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以昭华为母焉。明帝崩,昭华拜安成王太妃。顺帝即位,进为皇太妃。顺帝禅位,去皇太妃之号。— 沈约《宋书.后妃传》
四.该陵寝的争议和考证
1、其他研究者的观点:
南京北郊郭家山一处,可能为宋明帝刘彧陵,与文件记载地理位置符合,地面无遗迹。但亦有人认为此处是东晋穆帝陵,其附近幕府山一处为宋明帝陵,由南京市博物馆发掘。
— 罗宗真《六朝考古》
2、主题南京团队观点:
宋明帝高宁陵在南京市燕子矶区幕府山,现无踪迹可考,郭家山六朝墓和幕府山六朝墓与高宁陵无关。
如历代地理志书和研究材料所述,宋明帝陵在幙府山阳西与王导坟相近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在山南或以西为明帝墓。宋明帝将陵墓建于幕府山,可能与其生母宣太后沈修容葬于此有关。宣皇太后沈氏:文帝沈婕妤生明帝,元嘉三十年卒,葬建康县之幕府山,太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谥曰宣,陵曰崇宁。(注:张璜《梁代陵墓考》附金陵陵墓古迹全图作长宁陵,在上元莫府山。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十二《坟陵门》称:南史宋明宣沈太后为文帝美人生明帝元嘉三十年塟建康之幕府山今寳林寺西南有坟垄相传为国婆坟疑即沈后所塟之地。马光祖、周应和《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风土志二.古陵》同,朱希祖曾亲临幕府山考察,未发现踪迹,土人亦不知国婆坟)
罗宗真先生单纯从地理志书角度分析,认为南京北郊郭家山一处,可能为宋明帝刘彧陵,与文件记载地理位置符合,地面无遗迹。但亦有人认为此处是东晋穆帝陵,其附近幕府山一处为宋明帝陵,但从考古发现和有关记载来看,这两处墓葬应该均为东晋墓葬。
郭家山六朝墓群中,除王氏家族墓外,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中,出土有标明为东晋咸和元年(326)和永和三年(347)年的文物,且墓室结构为带长方形甬道的单室穹窿顶墓,出土文物皆具有东晋中期以前的特点,可以推定为东晋墓葬。
幕府山六朝墓,形制与推断为东晋晚期帝陵的南京富贵山大墓相似,为为带长方形甬道的单室券顶墓,主墓室一侧建一长方形侧室,墓葬的防盗设置较富贵山和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帝陵更为完备,墓葬甬道中有两道墓门,墓门为木制,符合东晋帝陵的特点,结合出土文物分析,幕府山六朝墓应为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平陵。
宋明帝高宁陵,按照史料记载,位于东晋丞相王导墓附近。而王导墓的确切位置已不可考,只知位于幕府山,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过清凉山王导墓下》诗,诗曰:“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坟抛与梵宫邻。多年羊虎犹眠石,败壁貂蝉只贮尘。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自青春。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寒风吹野薪。” 西晋文学家孙绰有《丞相王导碑》,收录于《晋孙廷尉集》:“公胄兴姬,文氏由王乔。玄圣陶化以启源,灵仙延祉以分流。贤俊相承,世冠海岱。二仪交泰,妙气发晖。醇曜所钟,公实应之。玄性合乎道旨,冲一体之自然。柔畅协乎春风,温焕侔于冬日。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准也。惠怀之际,运在大过。皇德不建,神辔再绝。猃狁孔炽,凶类猋起。公见机而作,超然玄悟。遂扶翼蕃王,室协东岳。弘大顺以一群后之望,仗王道以应天人之会。于时干维肇振,创制理物。中宗拱已,雅仗贤相。尚父之任,具瞻在公。存烹鲜之义,殉易简之政大略弘规,卓然可述。公雅好谈咏,恂然善诱,虽管综时务,一日万机。夷心以延白屋之士,虚巳以招岩穴之俊。逍遥放意,不峻仪轨。公执国之钩,三十余载。时难世故,备经之矣。夷险理乱,常保元吉。匪躬而身全,遗功而勋举。非夫领鉴玄达,百炼不渝,孰能莫忤于世,而动与理会者哉?”碑文不全。
王导墓有可能位于郭家山王氏家族墓群,而宋明帝陵有可能亦在郭家山一代,但此处东晋、南朝墓葬颇多,已无法确指。
-
不想上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9 23:45:04